中山打工仔你的职业将来可能会被人工智

近些年,科技发展得太快了,有木有

前段时间还是云计算,无人机,很快又变成VRAR,现在又是AI(人工智能)热潮,吃瓜群众实力围观,不亦乐乎。

但是,(敲黑板)同志们,不要再事不关己地看戏了,马上要“引火烧身”了。

年1月,向来低调的李开复登上《奇葩大会》开讲人工智能,在节目中,他留下了一些多少有些耸人听闻的观点:

未来十年,大概人类50%的工作,都会被人工智能取代

而且!而且!他还总结出五秒准则,教你一招辨别你的职业是否会被代替

给你五秒,你能不能为工作中需要思考和决策的问题作出决定?

(计时开始,)

如果能,不好意思,你的职业有很大的风险被替代......

以下6条标准也可以

用来判断失业的风险:

如果你的工作包含以下三类技能要求,那么,你被机器人取代的可能性非常小:

社交能力、协商能力、以及人情练达的艺术;

同情心,以及对他人真心实意的扶助和关切;

创意和审美。

如果你的工作符合以下特征,那么,你被机器人取代的可能性非常大:

无需天赋,经由训练即可掌握的技能;

大量的重复性劳动,每天上班无需过脑,但手熟尔;

工作空间狭小,坐在格子间里,不闻天下事。

当然,你不是一个人,AI的发展将会引发不同行业的不同程度的失业潮!

如果以下出现你的职业

作为“被选中的孩纸”

请先保持镇定

是时候思考你的工作了

财务人

不久前,“小勤人”(德勤机器人的昵称)来了,几分钟就能完成财务十几分钟才能完成的基础工作,且可以7*24小时不间断工作!

以前是这样的:

现在只需要财务人员把增值税发票放入扫描仪中进行扫描,剩下的工作全部都由“小勤人”完成了。

这意味着机器人三四个小时就能完成财务人一天的工作,财务人的地位岌岌可危。

保姆

马爸爸又来搞事情,7月5日,阿里巴巴宣布推出硬件设备:“天猫精灵”

它就是天猫精灵,也正是马云为中国家庭研发的第一款机器人。他把强大的人工智能,塞进了这个杯子大小的硬件。

只要你呼喊它的名字,它就能帮你做任何事情。语音购物、充话费、叫外卖、放音乐、讲故事、玩游戏,甚至控制智能家居!

(悄咪咪地告诉你,小编超想入手一台,但是,没有钱......)

京东也推出了类似的音箱和智能冰箱,体验超炫的!

好像科幻片的情节!快戳下面的视频

不久的将来,人工智能保姆可能不单单做家务,还能兼做家庭医生和家庭老师等工作。

你也能拥有电影《超能陆战队》中的暖男大白啦!

律师

据BBC报道,年,免费的法律机器人DoNotPlay它已经帮助了数百人处理了16万张违章停车罚单纠纷。

它超级方便,像是一个搜索引擎。只要输入你的问题,DoNotPay就会提供一系列的建议。

而且!处理能力也不弱,可以自由处理涉及消费者权利和劳动争议的多种法律问题。

最最重要的是,DoNotPay机器人是免!费!的!

综上所述,亲爱的律师朋友们,你们真的是多了一个厉害的竞争对手呢!

快递员

双十一杀到,剁手之心是不是已经泛滥

你知道吗,在不久的将来,宅男宅女们最亲近的快递员很大可能要变成机器人了

在京东购物节中,就分别曝出京东配送机器人和菜鸟配送机器人。

在去年12月,亚马逊使用无人机向顾客配送了第一个包裹,还承诺在30分钟或更短时间内送达重量不超过5磅的包裹

(欣赏一下京东的分拣机器人和配送机器人)

记者

当小编还在为写稿子发愁的时候,AI机器人已经开始撰写体育和财经报道了

新闻写稿机器人可以在现有数据库的支持下,对文章进行词汇和语句的抓取,然后进行排列组合,完成文章的写作

里约奥运会期间,“今日头条”研发的写稿机器人“Xiaomingbot”,就通过对接奥组委的数据库信息,实时撰写新闻稿件

在16天内发布了篇资讯报道,平均新闻生成到发布时间为2秒,几乎达到电视直播的传播速度。

不用安慰小编

小编已哭昏在厕所

金融工作者

金融是现在最热门的专业之一,but……

机器人正在取代华尔街,数以百计的金融分析师正在被软件或是机器人顾问所取代!

金融工作者和数据打交道,AI机器人也最擅长处理数据,尤其是庞大的数据,给它一个数据库,它就能分析返回出你想要的信息。

(Kensho系统分析界面截图,Kensho是一个界面类似于Google搜索引擎的金融量化分析软件)

还有,人工智能可以一周工作7天,每天24小时,不会累,不会罢工,不会有情绪,不会犯错误而且会更精准,还可以无限的扩张。

So,两位牛津大学学者在年提交的一份论文显示,美国有47%的职位在未来20年内处于“高风险”状态,而其中54%的失业人员来自金融领域

翻译及外语老师

视频中,使用几种不同语言的人,通过今年新推出的产品——人工智能翻译机正在自由的交谈。MyGOD!我们以后还用苦逼的学英语吗?

目前人工智能技术在语音翻译领域已经实现了突破性的发展,今年,市场上出现比较成熟的人工智能翻译机产品。

典型代表是科大讯飞推出的晓译和译呗翻译机,以及来自清华技术团队的分音塔科技公司推出的“准儿”人工智能翻译机。

这也不禁让小编怀疑:我们的下一代真的需要苦逼的学外语吗?或许未来有一天,英语真的退出高考了!

司机

谷歌的无人驾驶汽车早已经在美国的高速公路上穿梭,而福特将无人驾驶汽车作为研发重点、丰田、奥迪等也在研发自己的无人驾驶汽车。

国内企业也非常踊跃,不久前百度李彦宏刚刚乘坐无人驾驶汽车出了一回风头。

显然,无人驾驶已经成为汽车的必然趋势,司机可能会面临被代替的风险

然而,对我们大众来说,我们可能再也不用考!驾!照!了!

客服

到年,85%的客户服务工作都将由AI完成,无需任何人工参与。

世界多家公司已经研发出自动化客服服务,进行自动化的在线客户聊天服务,相比雇佣员工,这项技术将会极大减少成本与出错概率。

今年年初,阿里巴巴正式发布了人工智能服务机器人“店小蜜”(下图为店小蜜和顾客的对话)

这是一款面向淘系千万商家的智能客服,经过授权、调试,商家可以让店小蜜取代部分客服,从而降低人工客服的工作量。

不久的将来,上淘宝再也没有办法“调戏”客服小姐姐了

医生

听说医生也有被人工智能代替的可能?!

不相信?人工智能医生“沃森”在江苏首诊,10秒就开出了肿瘤治疗方

医生凭借经验治病诊断,AI机器人借助对各种医学指标和对大量案例的分析汇总治病诊断。

而且!机器人还能比人类医生掌握更多案例知识,诊病更加迅速,误诊几率也更小。

(没毛病)

男女朋友

最后,再说个爆炸性的,硅胶娃娃大家都知道,现在又出现了AI机器伴侣,多个国家的公司都在研发,预计明年进入商用,天哪!

颜好温柔不黏人,没事还能帮忙做做家务,确实称得上理想伴侣。

但是,问题也不少,传统的男女关系、婚姻制度、伦理制度会受到各方面挑战。现在找外遇肯定不可被原谅,但如果找的是机器人,这又算是什么呢?……你的另一半,会接受你同时有个机器人伴侣吗?…….噢,我的脑细胞真的不够用了!

还有,如果未来机器人伴侣流行开来,想要找真人伴侣的宝宝们,你们脱单就难上加难了!

想想你未来的情敌可能是个机器人,真是魔幻......

有容易被淘汰的职业,也有很难被取代的职业。BBC基于剑桥大学研究者MichaelOsborne和CarlFrey的数据体系分析了种职业未来在英国的“被淘汰概率”,以下是其中部分职业的被淘汰概率(排名越靠后的越安全):

1、99.0%

2、打字员:98.5%

3、会计:97.6%

4、保险业务员:97.0%

5、银行职员:96.8%

6、政府职员:96.8%

7、接线员:96.5%

8、前台:95.6%

9、客服:91.0%

10、人事:89.7%

11、保安:89.3%

12、房地产经纪人:86%

13、工人,以及瓦匠、园丁、清洁工、司机、木匠、水管工等第一、第二产业工作:80%-60%

14、厨师:73.4%

15、IT工程师:58.3%

16、图书管理员:51.9%

17、摄影师:50.3%

18、演员、艺人:37.4%

19、化妆师:36.9%

20、写手、翻译:32.7%

21、理发师:32.7%

22、运动员:28.3%

23、警察:22.4%

24、程序员:8.5%

25、健身教练:7.5%

26、艺术家:3.8%、音乐家:4.5%、科学家:6.2%

27、牙医、理疗师:2.1%

28、建筑师:1.8%

29、公关:1.4%

30、心理医生:0.7%

31、教师:0.4%

32、酒店管理者:0.4%

人类VS人工智能

肿么办,机器人辣么厉害~

难道机器人真要占领地球了?

我们应该怎么应对可能出现的AI失业潮呢?

我们又该如何定位自己,定位职业方向?

(再次敲黑板)

知己知彼就好了。

人工智能不擅长做什么,你就去做。

AI也有自己的弱点

哼!它又不是神(傲娇脸)

香港科技大学计算机系主任杨强指出,AI的弱点之一就是“迁移学习”。通俗地说,就是举一反三。

另外,艺术家、作家、导演等创意性工作,历史学、人类学、社会学等人文科学工作,顶尖管理者及跨领域专家等等,最不容易被AI取代。因为这些都是无法输入大数据去分析、预测的领域。

业内人士认为,人类不该花精力去和机器与AI比效率、比计算力,这是在用人类的短处去PK机器与AI的长处;

与之相对的,人类应当利用AI将自己从重复性脑力劳动中解放出来,做人类应该做的事——爱、服务、探索与创造,以给生活和世界赋予意义。

就拿教师来说,尽管人工智能可以拥有很丰富的知识,但教育的任务除了教书还有育人。人类教师“以理服人、以情感育人”的境界,是人工智能很难达到的!

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思考,如何提高自己工作的不可替代性、不可复制性和独特创造性。

在未来,相信人和AI将会各有分工,科技也会使生活更加美好。

来源:广州日报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weidadezzz.com/klgf/906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