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刊速递中国工业经济年第

仅用于学术交流

原文版权归原作者和原发刊所有

促进“房住不炒”的货币政策与宏观审慎“双支柱”调控研究

有偏技术进步、产业结构转型与工资收入差距

电网企业纵向一体化、成本效率与主辅分离改革

中国制造业出口价值攀升的空间动力来源——基于要素供给和市场需求的综合视角

“一带一路”倡议促进了中国高质量出口吗——来自微观企业的证据

对非援助与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

员工持股计划的实施动机:激励还是防御

同行MDA语调对企业创新投资的溢出效应

人才政策“背书”能否促进企业创新

机构投资者概念股偏好与股市泡沫骑乘

1.促进“房住不炒”的货币政策与宏观审慎“双支柱”调控研究

原文作者:马理(湖南大学金融与统计学院)范伟(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引导房地产回归居住本源,有利于实现"房住不炒"和降低系统性风险,对于促进实体经济和房地产均衡发展,进而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建立了包含异质性家庭和异质性企业的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将房地产价格分解为居住属性决定的基础价格和投资属性决定的投资价格两个部分,分析了房价泡沫对宏观经济的影响,并构建促进"房住不炒"的"双支柱"机制调控。研究发现,房价泡沫压缩了居民消费,并且对实体经济增长有挤出效应,将造成宏观经济杠杆率上升并累积较大的金融风险,单独使用货币政策或者宏观审慎政策难以在稳增长与降风险之间找到平衡;"双支柱"调控不但可以控制房地产价格过快上涨和降低金融风险,而且可以促进实体经济发展,有效实现宏观调控政策互补。本文的政策启示在于,加大货币政策与宏观审慎政策相结合的"双支柱"调控力度,防止过多资金进入房地产市场,引导流动性进入实体经济,从而实现"房住不炒"的调控目标。

2.有偏技术进步、产业结构转型与工资收入差距

原文作者:

郭凯明(中山大学岭南学院)

罗敏(中山大学岭南学院)

中国经济发展道路中效率和公平、生产和分配的关系演化是与产业结构转型过程密不可分的,为此本文系统综合地考察了有偏技术进步对产业结构转型和工资收入差距的影响。本文提出,产业内部有偏技术进步导致不同技能的劳动相互替代和不同产业的产品相互替代,改变了产业内部的技能密集程度和产业之间的相对产出比重,进而影响整体经济的技能密集程度和工资收入差距;产业内部有偏技术进步还会通过产业结构转型渠道影响其他产业技能密集程度。本文从理论上给出了决定这些经济机制影响方向的前提条件,定量研究发现中国不同产业技术进步对整体经济技能密集程度或工资收入差距的影响方向相反,产业结构转型在其中起着主导作用。这意味着收入分配调节政策改变了劳动力市场需求侧定价,可能会抑制产业结构升级,更有效的政策是推动劳动力市场供给侧改革:采用优化劳动力质量结构释放人才红利、降低劳动力流动壁垒释放改革红利的政策组合,能有效实现产业结构升级和收入差距缩小的双重目标。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不但提出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而且提出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本文为实现这一效率和公平目标的平衡提供了政策参考。

3.电网企业纵向一体化、成本效率与主辅分离改革

原文作者:

王俊豪(浙江财经大学中国政府监管研究院/中国政府监管与公共政策研究院)

金暄暄(浙江财经大学中国政府监管研究院)

刘相锋(浙江财经大学中国政府监管研究院)

深入推进电网企业主辅分离是中国新一轮电力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基于电网企业主辅业纵向一体化的特征事实,本文构建理论模型论证了电网企业主辅分离与成本效率的关系,并尝试利用16家世界主要电网企业—年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表明:(1)电网企业将主业垄断势力延伸至相关竞争性辅业领域,实施多种纵向一体化策略行为损害了公平竞争机制,降低了企业成本效率。(2)在现有输配电定价模式下,电网企业主辅一体化不仅会使得自然垄断环节产生A-J效应,而且在竞争性辅业领域还会形成要素扭曲效应。从数值模拟结果看,主辅分离将缓解要素边际扭曲程度。(3)从实证结果看,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和中国南方电网公司分别以0.61和0.44的成本效率值,位列样本企业第11位和第15位,与其他主辅分离程度较高(成本效率较高)的电网企业相比,存在较大的效率提升空间,并验证了提出的理论假说。本文认为政府应多维度推进电网企业主辅分离改革,形成有效竞争格局和可持续的降本增效机制。同时,研究结论将为分析电网企业纵向一体化反竞争效应和成本效率测算提供理论和实证依据,并为政府有关部门推进电网企业主辅分离改革,做强做优做大电网企业主业,同时促进电力行业竞争性环节市场化改革提供决策参考。

4.中国制造业出口价值攀升的空间动力来源——基于要素供给和市场需求的综合视角原文作者:韩峰(南京审计大学经济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生态文明研究所)庄宗武(南京审计大学经济学院)阳立高(长沙理工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在中国经济转型和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促进对外贸易发展动能由传统比较优势向空间集聚优势转变,对于推动制造业全球价值链攀升、提升制造业国际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供给和需求两个方面识别和测度城市空间集聚优势,并探讨其对制造业出口国内附加值率的影响效应和作用机制,识别中国制造业出口价值攀升的空间动力来源。研究发现:(1)要素供给和市场需求的空间外部性可通过降低企业平均成本、提高国内中间品效率和增加国内中间品种类等机制提升制造业企业出口国内附加值率;(2)该结果在考虑样本极端值、更换企业出口国内附加值率测度指标以及控制各类空间外部性变量内生性后依然成立;(3)市场潜力扩大有助于强化劳动力"蓄水池"效应、中间服务空间共享效应、制造业中间品空间共享效应对企业出口国内附加值率的促进作用,但其弱化了空间技术外溢效应的作用效果;(4)各类空间集聚优势对制造业出口国内附加值率的影响具有明显的异质性特征,依赖于企业贸易类型及所在城市等级等方面。本文结果对于各地区充分识别并发挥空间集聚优势以提升制造业出口国内附加值,进而实现制造业价值链向高端攀升具有重要的政策参考价值。

5.“一带一路”倡议促进了中国高质量出口吗——来自微观企业的证据

原文作者:

卢盛峰(武汉大学经济发展研究中心/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董如玉(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叶初升(武汉大学经济发展研究中心)

"一带一路"倡议促进了沿线国家和地区之间的互联互通,也推动了中国外贸出口的高速增长。然而,这一出口增长源自粗放式数量驱动还是高附加值产品质量驱动,即"一带一路"倡议是否促进了中国高质量出口?针对这一问题的研究将有利于进一步厘清"一带一路"倡议推动中国出口增长的内在动力。本文基于—年中国海关出口统计数据,通过构建双重差分模型评估了"一带一路"倡议对中国企业出口质量的因果效应,并识别了中间的潜在影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1)"一带一路"倡议显著提高了国内沿线城市企业出口产品的平均质量,即显著促进了中国企业的高质量出口;(2)考虑内生性问题、样本选择性偏误及进一步安慰剂检验的结果都表明上述结论具有高度稳健性;(3)在影响机制方面,"一带一路"倡议改善了沿线城市的政策环境,提高了地方政府对企业创新的政策支持力度,最终促进了中国企业的高质量出口。本文的研究对于进一步理解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经济效果,以及对中国出口高质量发展的政策实践都具有借鉴意义。

6.对非援助与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

原文作者:

孙楚仁(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广东国际战略研究院/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经济贸易学院)何茹(西南财经大学国际商学院)刘雅莹(西南财经大学国际商学院)

近年来,中国对非援助发展迅速,随之而来国内和西方舆论分别出现了关于"纯粹慈善行为"和"新殖民主义"的质疑。本文试图通过厘清中国对非援助与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关系及其影响机制,对以上言论进行驳斥。本文将援助纳入受援国提高政府治理能力的预算以及将政府治理能力纳入企业生产函数,构建了一个符合中国情景的理论模型,并使用—年"境外投资企业(机构)名录""AidData中国对外援助数据库""全球治理指数WGI"等相关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基准回归结果表明,对非援助能有效促进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进一步机制检验发现,中国对非援助的投资促进作用可以通过提高受援国监管质量、法治水平等政府治理能力实现;异质性分析发现,中国对非援助的投资促进作用主要体现在以发展为目的的援助、非中央企业投资、非洲低收入和中低收入国家。中国对非援助以提高受援国自主发展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为目的,切实帮助受援国改善社会经济发展条件,在增强受援国投资吸引力的同时,促进中国企业对非直接投资。本文研究结果符合"构建中非命运共同体"的应有之义,有助于进一步理解中国对非援助的社会效应和经济效应,为中国未来对外援助和对外投资政策的制定提供有益参考。

7.员工持股计划的实施动机:激励还是防御

原文作者:

郑志刚(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雍红艳(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黄继承(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

近年来,随着中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由"一股独大"向"分散股权"加速转变,部分大股东出于防范"野蛮人"入侵、加强公司控制的目的推动员工持股计划的实施。不同于以往文献聚焦员工持股计划激励属性,本文旨在揭示大股东推出员工持股计划的复杂动机。作为新一轮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标配",如何科学设计员工持股计划以规避激励扭曲并助力改革是本文的理论和现实出发点。研究发现,当大股东持股比例低、面临被收购风险时,上市公司更有可能实施员工持股计划,尤其推出伴有"高杠杆"和"大股东担保"的防御型员工持股计划,激励目的背后隐藏大股东防御动机;具备高杠杆或大股东担保的防御型员工持股计划成为分散股权趋势下大股东获取控制权的手段,复杂动机推动下实施的员工持股计划将导致激励扭曲。本文从中国资本市场大股东发挥重要公司治理作用和股权结构分散化趋势的制度背景出发,揭示了员工持股计划激励目的背后隐藏的大股东防御动机,旨在帮助公司治理理论界和实务界认识员工持股计划推出动机的复杂性,理解员工持股计划有时并未实现预期激励目的的可能原因,同时为科学设计员工持股计划带来积极启发。

8.同行MDA语调对企业创新投资的溢出效应

原文作者:

李姝(南开大学商学院/南开大学中国公司治理研究院)杜亚光(南开大学商学院)张晓哲(南开大学商学院)

企业非财务信息披露作为传统财务信息的内容补充,其信息含量的有效性日益引起学术界和实务界的广泛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weidadezzz.com/klzl/803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