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您 曾任北大中文系主任的统编语文教材总主编温儒敏撰文说:“语文老师不是‘读书种子’,你的学生就很少可能会喜欢读书。”这话说得好!学生的语文素养与语文教材有着非常重要的联系,但从另一个角度讲,与语文教师的联系可能更直接。如果语文老师只是着眼于应试语文教学,只用“考点”教教材,多好的教材都会被教“死”。因此,在换语文教材的同时,还应通过各种措施,着实提高语文教师的素质。
谈起语文教师的素质,最基本的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读书素质。一个语文教师应该是一个永远的阅读者。他首先应该有阅读热情,读书应该是他的一种基本习惯,是生活的一种基本状态,是因为喜欢读书而读书,而不是为了什么功利的目的而读书。其次,应该有大量的阅读积累。语文教师的阅读不能仅限于专业书籍,也不能仅限于文学作品,而应广泛涉猎,尤其是哲学、社会、历史、艺术等书籍。“腹有诗书气自华”,一个语文教师需要以自己广博的阅读积累和综合能力驾驭语文教材,确定恰当的教学内容,更需要以自己的阅读行为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感染学生,让学生成为一个自主的阅读者。
二是思想素质。语文教师要有自己独立、成熟的思想,才能在教学中既深刻地把握教材的思想,又准确恰当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只有这样,语文教学才能充分激活学生的思想,并不断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这就要求语文教师要有广阔的视野,并以其提高自己的能力。如果语文教师缺乏这样的能力,教学就会苍白、空洞,或者只能人云亦云、照本宣科,如此,再好的教材也不能充分发挥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作用。
三是艺术素质。艺术本来是语文的基本要素之一,一方面,语言表达是艺术,汉字书写是艺术;另一方面,语文课文和活动的内容可以涉及到艺术的各个领域,诸如绘画、雕塑、建筑、音乐、戏曲、电影等。更重要的是,语文的育人功能应该主要通过美育来实现,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必须有较全面的艺术素养,将各艺术门类与语文教学融会贯通,从而实现综合育人功能。
四是写作素质。语文教师的写作活动应该包括多种形式,如教育教学写作——教材解读、教学反思、教学论文、教学案例、教育叙事等,还有生活写作、应用写作、文学创作等等。尤其文学写作应该是语文教师的必备素质,诗歌、散文、小说都应该有所尝试,甚至应成为语文教师的重要业余爱好。语文教师通过写作,能提高其认识能力、语言能力和思想能力。而教师和学生一起作文、互相交流,对学生作文的促进作用是其他任何方面的“指导”都不能替代的。
上面几方面在一个语文教师身上综合起来,就是素质。把语文教学搞成什么样,起决定作用、很关键的是教师。如果教师着眼的是学生阅读习惯和终身学习习惯的培养,是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他的语文教学就一定注重的是素质培养。只要一个语文教师真正具有上述的良好素养,他就能在语文教学中努力实施好素质教育。当然,好的教材也能让高素质教师如虎添翼。因此,在编写好的语文教材的同时,还要着力提高语文教师的多种素质,这样才能将新语文教材的教育功能落到实处。
目录
教材改版不能脱离现实生活
□刘运喜
突出中国文化元素激发文化自信
□卞广春
不必对“无手写”教学担忧
□梁 好
“不吃亏培训”是错误的成长导向
□许艳丽
教育公平重在师资均衡
□良 实
(责任编辑:王佳宁)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