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研究惩一能否儆百曝

这是“金融学前沿论文速递”第篇推送

选文:陈艺鑫初审:徐寿福复审:李金龙终审:王莉婷编辑:孙培伦

仅用于学术交流,原文版权归原作者和原发刊所有

原刊和作者:

《会计研究》年5月

薛健(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汝毅(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窦超(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摘要

本研究应用犯罪经济学中的威慑理论,考察了高管腐败曝光对可比企业高管超额在职消费的威慑效应。基于-年A股国有上市公司的数据,发现高管腐败曝光对同省份或同行业企业的超额在职消费有一定威慑作用。被曝光企业规模越大、惩罚力度越高,威慑效应越明显;可比企业原有腐败水平越高、公司治理质量越差,威慑效应越明显。进一步研究发现,曝光作为一种外部机制能够改善同行业可比企业的未来业绩。本研究拓展了威慑效应理论在微观实证领域的研究,对于客观评价高压反腐的政策实施效果也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研究背景

党的十八大以后,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力度空前。年,中国反腐重心从对政府官员的调查转向国有企业以及金融领域,国企已被开辟为反腐“第二战场”。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自开通时就设立“曝光台”,年底推出“纪律审查”专栏。证监会也加大了对商业贿赂、职务侵占、内幕交易、操纵市场等上市公司高管犯罪行为的稽查力度。查处、曝光企业腐败案件的目的是希望通过对部分企业的查处实现“杀一儆百”的目的。

理论上讲,高管腐败案件的曝光不一定起到威慑作用。如果曝光企业案件较为典型或受到严厉惩罚,其他企业高管会认为腐败的成本超过收益,从而自觉减少腐败行为,即威慑效应(Bckr,)。然而,如果曝光企业案件不够典型或所受惩罚较轻,其他企业高管会认为腐败的收益超过成本,从而无法形成有效威慑。因此,高管腐败曝光能否起到威慑作用是一个实证问题。

研究内容

本文主要







































专家告诉你呲美莫司乳膏治白癜风效果怎样
白癜风治疗医院哪家好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weidadezzz.com/klzd/122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