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诊疗经验 http://baidianfeng.39.net/a_bdfys/171230/5970339.html
来源:新闻晨报记者:叶松丽
经过来回24小时长途奔波,今天(2月21日)下午3点30分,两辆共载有32名来自安徽铜陵返工工友的省际包车,安全抵达中建八局总承包公司上海18号线项目,这也是上海市复工企业中首个包车接回外省返工工友的央企。
55人的大巴只坐18人,途中两小时消毒一次,精心规划避开疫情严重区域的最佳路线。他们说,春节后出门打工,来上海是感觉最幸福的一次。
放心:一车18人,途中两小时消毒一次
21日下午,两辆大巴车陆续到达上海18号线项目部,已在现场做好准备的医务人员引导返工工友依次排队下车接受体温监测,准备身份证和“上海随申码”进行实名登记,随后便前往一侧的登记处进行手部、全身消毒,并更换口罩,现场工作人员对返工工友的随身物品进行二次消毒。
随车防疫员胡川疆告诉记者,因为防疫的需要,满员可以乘坐55人的大巴,这次只给乘坐18人。
“我们要确保人员间距1米以上,他们坐左边的时候,我们就对右边的座位进行消毒。两小时后他们坐右边了,我们又对左边座位进行消毒。从安徽铜陵到这里,8个小时,我们在车上每隔两小时消一次毒。”
胡川疆告诉记者,这些工人上车之前,都要持有当地卫生防疫部门和村委会的证明,上面写明该居民的健康、防疫以及当地的隔离情况。上车前,当地防疫部门的人给他们一个个测量体温。
由于进上海的时候,工人们还要进行健康状况申报和检测,胡川疆在进沪前就帮助工友们准备好随申码,完成相关申报,并确保每一个共有都是“绿卡”,顺利过关。
记者了解到,工友们的老家也已经采取了严格的防疫措施。
“春节以来,我们都没有出过村子。天天在家里,没有人上门,也不敢找人打牌聊天,都憋着。”
胡川疆说,他们接人的车也开不进村子,停在十字路口,工友们有的人是亲朋好友开车送来,有的是自己走过来,大家都很小心。
为了减少人员接触,一路上他们不到服务区吃饭。路上备了面包等食品,每人发一只保温杯,装好了开水。
舒心:感觉最幸福的一次出门打工
“太激动了,感谢上海中建八局给我们提供的所有帮助。年后劳务公司挨个给我们打电话问我们是否需要返沪,我们才知道有人接我们回‘家’!”
53岁的吴龙和是首次到上海打工,下车前便向车窗外双手抱拳,对前来迎接的领导们连声感谢。他说,受到疫情影响,在返工之前,中建八局按照企业防控防疫标准一一对他们的身份、来源地、假期间去留地等信息进行了核查,最终才确定名单。
“我们一起来的工人原本还担心返沪路上的安全问题,给单位反映情况后,上海市交委和中建八局便立即组织了两辆大巴车把我们接回上海。”
老家在枞阳县周潭镇吴桥村的吴成报和王娇姐夫妻二人为返沪包车竖起了大拇指。
他们夫妻二人是去年12月回家的,在家整整憋了两个月。
“太难受了,成天在家大眼瞪小眼,不能出来挣钱,心里好急。现在终于出来了,太开心了。”
王娇姐说。
她的丈夫吴成报说,他是做瓦工的,几乎是吃完年夜饭就想着出门打工,可是,疫情让他们出不了门。现在公司派车接他们返沪,回到工地,心里一下子就安定了。
谈到往年春节后出门,吴成报说,都得自己买票乘车回来,一路上又挤又累。今年工地派车接他们回来,不要花钱,还管吃管喝,照顾得很周到,可以说,春节后出门打工,这次来上海是感觉最幸福的一次。
用心:“一人一档”,GPS动态监控报备
根据上海市道路运输局相关通知,自2月20日起,在确保返沪员工身体健康可控条件下,企业可采取省际包车方式组织员工返沪。
中建八局总承包公司率先响应,第一时间成立返岗包车工作领导小组靠前服务,建立“一人一档”,做好返岗人员实名登记,精心规划最佳线路,避开疫情严重区域。
采用“定点分组下车”方法进行休整,后两排座位专门设立了隔离区以防意外发生,实载率控制在50%以下,每车配备2名疫情监督员,定时进行体温测量和车内消毒。
由于从安徽抵沪耗时近8个小时,中建八局还为工友准备了面包、火腿肠等便餐,并对每辆车实行24小时GPS动态监控报备,保证行车安全。
针对工友返沪后的安置,中建八局总承包公司副总经理鲍延波介绍道,32名工友抵达中建八局总承包公司上海18号线项目后将进行统一的隔离复工,工友们将在半封闭环境中隔离生产14天,期间尽量减少与外部人员接触,项目将采用送餐形式保证工友正常饮食。
据悉,为保障上海重大工程建设,中建八局等建筑单位出台了一系列防疫防控措施,中建八局总承包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沈健在接受采访时表示,通过这次返沪包车,一方面满足了上海市重大工程建设复工复产的需要,另一方面保障了复工人员返程安全,同时,也为上海复工复产企业返工标准化流程提供示范和标准参考。
中建八局华东分局党委书记王立峰接受周到记者采访时表示,他们为工人来沪后的防疫做了充分准备,每个工段都准备了20天到一个月的防疫物资,包括口罩等。
王立峰透露,下周他们还将出动大约十辆大巴车,到外省劳务输出地接回工友。
图片:张佳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