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会计文献速递:是时候再谈谈成本粘性了
自AndersonBanker,andJanakiraman(;后文以ABJ表示)提出成本粘性(StickyCosts)模型以来,非对称成本性态(AsymmetricCostBehavior)已逐渐成为会计学中一个非常有活力的研究领域。因此,年由美国AAA协会出版的“JournalofManagementAccountingResearch”总第26期第2卷发表了由TempleUniversity的RajivD.Banker教授,也是成本粘性模型的提出人,与DmitriByzalov合作撰写的“AsymmetricCostBehavior”,以及来自于TheHebrewUniversityofJerusalem的EfratShust和来自于TelAvivUniversity的DanWeiss合作撰写的“DiscussionofAsymmetricCostBehavior-StickyCosts:ExpensesversusCashFlow”两篇文章。由于这两篇论文分别来自于非对称成本性态的提出者Banker教授和反成本粘性的提出者Weiss教授,因而这两篇论文能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认识非对称成本性态以及成本粘性和成本反粘性。
所谓成本粘性是指,在同等幅度的业务量变化条件下,由业务量下降所引起的成本下降幅度小于由业务量上升所引起的成本上升幅度(ABJ,)。而成本反粘性(Anti-Sticky)是指,在同等幅度的业务量变化条件下,由业务量上升所引起的成本上升幅度小于由于业务量下降所引起的成本下降幅度(Weiss,)。非对称成本性态则是更广阔意义上的成本特性概念,其既包括了成本粘性,也包括了成本反粘性。BankerandByzalov()认为,成本是盈余最基本的决定性因素,成本粘性的研究意义在于,其可以通过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并预测盈余的时间序列,从而加深我们对以往与盈余相关的财务会计话题的理解,如盈余质量、盈余预测、盈余操纵以及分析师预测盈余等。
传统的成本性态模型(TraditionalCostBehaviorModel)提出了一个关于作业(Acitivity,也可以翻译为业务量)与成本之间的机械关系(MechanicRelation),即将成本区分为与业务量相关的变动成本和与业务量不相关的固定成本(CooperandKaplan,)。一般说来,变动成本与业务量之间呈单调递增的相关关系,而固定成本则与业务量之间不相关。然而,成本粘性模型却改变了我们对成本性态的认识,由于管理层在资源分配方面的自裁性决定权,以及企业调整成本(AdjustmentCosts)的存在,成本性态与业务量之间的关系并非是完全线性相关的。事实上,调整成本是普遍存在且不可避免的,它涉及到了组织内部一系列由于资源调整所产生的成本,如解雇员工所付出的离职员工成本、新进员工的培训成本及固定资产处理与投资所产生的一系列成本等。传统成本模型只是调整成本中一个比较极端的例子而已:变动成本是可以根据业务量在短期内进行快速调整的成本,而固定成本则是不可以在短期内根据业务量进行调整的成本。粘性成本模型告诉我们,面对业务量发生变化时,管理层不仅需要考虑现实的业务量需求,还必须综合考虑组织所持有的资源水平以及未来业务量的预期,从而分配企业的资源。因为后两者都会影响到企业适应业务量变化所发生的调整成本(ABJ,)。
BankerandByzalov()并不仅仅限于回顾自ABJ()年提出非对称成本性态以来相关研究的发展状况,其论文更多地对非对称成本性态的研究框架进行了整合,并基于此提出了四个研究假设,同时还通过国际数据验证了以上假设,这也就正面回应了当前文献中对成本粘性效度(Validity)的质疑。
基于BankerandByzalov()所提出的非对称成本性态框架,ShustandWeiss()则聚焦于报告费用(ReportedExpense)是否可以用于度量经济成本不对称性(AsymmetryofEconomicCosts)。以往文献中的成本粘性都是基于上市公司公开的成本和费用信息进行挖掘,如果报告费用不可以有效度量经济成本不对称性,则成本粘性研究的稳健性将受到挑战。研究发现,报告费用比经济成本存在更强的粘性。该研究不仅丰富了BankerandByzalov()的理论,同时也告诉我们在未来研究成本粘性时,必须考虑到GAAP对于成本和费用报告的规定,并探索寻找经济成本不对称性更好的替代变量。
在新经济常态下,我国企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战。在人口红利消失的情况下,企业如何通过产业升级有效地从成本领先型企业转型升级为创新型企业,及在产业升级中如何有效分配资源并控制成本都将是企业管理层不得不思考的问题。成本粘性相关文献告诉我们,管理层对企业内部资源的整合不仅要考虑现时需求,还要树立长期的战略发展目标,调整和分配资源。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