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最好白癜风医院哪家好 http://wap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贵州省民族教育“双百工程”名师培养对象——龙长青简介
龙长青,小名美哥,男,苗族,年4月生,年8月参加工作,中共党员,语文高级教师,贵州省民族教育“双百工程”名师培养对象。系贵州省松桃苗族自治县盘信镇老屋村人,现于贵州省松桃民族中学工作。
龙长青是个精苗语,熟苗文,通苗俗,爱苗歌,善花鼓,好礼乐,明匠心,懂教育,有责任,敢担当的综合型教师,尤其在民族特色教育方面是一个多面手。他多能多专,在非遗保护和传承中算一个行家里手,在教坛上算得上一个“杂家”。
龙长青其个不伟岸,貌不惊人,亲和友善,敦厚朴讷,为人为师尚善崇德,急公好义,古道热肠,乐成人之美!他是个躬身垂范的党员干部,是个廉洁奉公的人民教师,是个开明自信的文化传承人,也是个敏锐聪慧的时代宣传者和历史记录者。识别人之所未识,想别人之所未想,做别人之所未做。
龙长青的家乡盘信镇老屋村是贵州省松桃苗族自治县境内民族文化、民风民俗、语言文字保留完好的苗族古寨,自古以来龙灯、花鼓、傩戏、武术、苗歌、苗绣、美酒等世代相传,美誉四方。其父亲龙德高是个木匠老师傅,匠心独运,“德高”望重,人如其名,精通苗族礼辞,识得二胡笛子,热爱锣拨鼓乐,德艺双馨。祖父曾祖父均通木匠,能石匠,善礼辞,讲礼仪,好鼓乐。其母亲祖母曾祖母均是绣娘裁缝,精苗绣,通苗歌,爱故事,熟谜语。工匠精神,术业有道,世代相承,惠及儿孙。他家的家谱家风是教育子孙要“继承敦厚周慎品,弘扬孝悌忠贞德。养成谦约节俭性,勤读精耕报家国”。祖德铸后嗣,祖品传文明。他,就是在这样的苗寨和家庭中长大的。
……
作为一名中共党员干部,他是一位政治站位高,立场坚定,能率先垂范,廉洁自律的好同志。
在党的培养和指导下,他坚定教育的理想与信念,秉持“一片丹心献教育”思想,倾注教育的真情与智慧,锤炼教育的情趣与艺术,不懈地追求,不停地耕耘,不断地实践,以提高自己在德、能、勤、绩、廉、学等方面的修养,做到请组织放心,受教师尊敬,受学生爱戴,让家长放心,令社会满意。
平日里,他在办公室负责学校文案工作、微校园采编、宣传工作等。工作上顾全大局,始终围绕“领导班子好,教师队伍好,工作机制好,工作业绩好,群众反映好”来抓,发挥党员首当其冲“带头学习提高,带头争创佳绩,带头服务群众,带头遵纪守法,带头弘扬正气”作用,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省代表团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县、校各项决策部署,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勇于担当作为,落实学校发展规划、思路和措施,积极开展帮扶帮教活动,团结协作,求真务实,勤政廉洁。在重大问题上立场坚定、旗帜鲜明。在思想和行动上始终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在扎实开展脱贫攻坚工作中,提出树立“每个党员一面旗”教育脱贫计划,做到“安排部署先行、党员干部先行、学习教育先行、调查行动先行、解决问题先行”五先行,用自己的人格魅力感化师生心灵,点燃师生激情,引领师生投入脱贫攻坚和教育教学实践中去,得到各级党组织及广大师生的好评,被省市县校多次评为优秀工作者。
他的工作感言是“教书育人也好,服务育人也罢,每个党员一面旗,劳心劳力我先行!”
作为一名教师,他是一位学习型、研究型、传承型、管理型、创新型等综合型教师。
他兢兢业业,恪守职责,服从调遣,任劳任怨。担任过语文、综合实践、通用技术及民族民间文化进校园指导课。
工作中,他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及先进教育教学理念,引领学生在社会实践、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中探求新知,践行课改中学校提出的“”课堂模式,推行智慧教育,选择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做到课内外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他积极参与学校实施的课题研究,在“大课题牵动,小课题探究”战术上,带领青年教师和学生因地制宜开发多样化校本教材,为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和社会实践服务能力发挥自己的专长爱好,倾其所能,鞠躬尽瘁。他积极围绕学校“传承民族文化,发展个性特长”办学特色,充分利用苗族花鼓、秋千,刺绣、剪纸、芦笙、滚龙等,对学生进行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教育,为每一位学生的个性发展与张扬提供平等的学习和锻炼机会,为每位学生都具备一技之长、走上不同的成才之路、成长为不同的人才搭建平台,并将各项实践活动渗透到学科的教学中,促进文化学科的学习,达到学习的最佳效果。
他除了加强校本培训、政治学习、教研活动外,获得了不少学习机会,参加了年、年、年三期“全省民族民间文化教育骨干师资培训班”,并在县教育局、县民族和宗教事务局的信任和安排下,开展全县民族文化进校园二级培训。赴复旦大学附属中学跟班学习,参加铜仁市市级专家库教师培训并成为入库专家。在学习实践中,他深谙“教育即解放”的真谛,悟出了要解放学生必先解放自己的道理。
此外,在学校实施“青蓝工程”“名师工程”传帮带中,积极承担青年教师培养指导工作,帮助青年教师快速成长成名。
他认为,在一个来自不同民族、不同地区、不同条件的学生群体组成的班级和学校里,开展民族民间文化教育活动,可以使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学生运用他们的特殊技能、才智和成就,获得整个团队的肯定和自我认同。同时,让他们在主流文化价值观成长下,学习不同文化背景中尊重处理人类基本问题的不同方法,培养学生从多元角度看问题的意识,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
作为一名宣传者,他秉持对学校负责,对历史负责,弘扬正能量,提正精气神,尽情地书写教育强音,是个有使命担当的无冕之王。
他每天勤于利用自己的智慧和手中的笔,捕捉学校新闻,虽年已近知天命,热情仍不减当年,且年岁日长笔力日健,头顶毛发日稀聪慧日增。一篇篇力透纸笔的佳作,一个个校园好故事传向千里之外。近年,在多彩贵州网、铜仁网、松桃网等媒体发表新闻余篇。开办“漫时光新闻摄影社团”。首创“微松中”并担任主笔、编辑、编审工作。
除此之外,他高标准、高质量地完成《走进松中,成才成功》宣传册等校内外大小宣传文案,编撰《育人之道》校史画册,为学校树形象,立标杆,得到校内外及社会各界的好评。搜集并主编了《中国苗王城及周边地名志》丛书;积极参与松桃苗族自治县苗学会工作,参与民族民间文化调查与研究工作,论文《苗族花鼓舞简析》参加贵州省民族文化成果展获得三等奖;《“瞬间与永恒”材料作文指导及范文示例》《人美身段秀文美结构好》被当代中学生报采用;《用好语文教材,引领学生热爱文学作品》在铜仁职业技术学院论坛发表;《浅谈高中生研究性学习的重要性》获得县一等奖;《如何在诗歌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荣获贵州省教育科学院、贵州省教育学会教育教学科研论文集教学设计评选二等奖。
作为一名民族特色教育教师,他倾注于民族民间文化教育与保护研究工作,是一个传承有道,自信开明,有工匠精神,乐于奉献的好师傅。
一直以来,他的业余时间都浸泡在民族民间文化之中,拥有数百万字“民间瑰宝”手稿等资料,编撰《传承民族文化,发展个性特长》特色教育丛书,担任学校“花鼓社团”指导教师。他秉持“保护非遗,文化自信”理念,以“不抛弃,不落下任何一个学生”为姿态,在“授受知识、开启智慧、润泽生命”的价值观的引领下,借助学校“民族人才之摇篮”平台,培养了无数具有民族情怀和文化自信的时代贤英。
他创编的多套花鼓表演已列入学校保留节目,多次在校内参加迎宾表演,主打学校开学典礼、感恩节等重要活动,受到广大师生及观众的一致好评。
他的感言是“保护是最好的卖点,发展是最佳的抉择”。一路欢歌笑语,一路异彩纷呈。他及他的团队代表学校、代表省市县参加各级各类赛事和表演所取得的荣誉是无价的。
……
年,按照贵州省教育厅和省民族事务委员会联合下发了《关于在我省各级各类学校开展民族民间文化教育的实施意见》,开始着手将民族民间文化引进校园。
年,参与组织和辅导松桃苗族自治县50周年县庆大型原生态广场剧千人百面《松桃四面鼓》表演。
年,参与组织和辅导原生态《花鼓舞》节目挥师黄果树杯“多彩贵州”舞台,分别获松桃赛区一等奖、铜仁赛区二等奖、省复赛优秀奖。8月,贵州省教育厅和和贵州省民族事务委员会联合下发了《关于命名从江县小黄小学等单位为贵州省首批民族民间文化教育项目学校的通知》,学校——盘信民族中学入选。
年,被省教育厅、省民宗委、省人事厅评为“全省民族民间文化教育先进个人”,学校——松桃民族中学被评为先进集体;8月参加“全省民族民间文化教育骨干师资培训班”学习取得结业证。
年,参加“全省民族民间文化教育骨干师资培训班”学习取得结业证。4月参与辅导和表演“欢乐中国行.魅力梵净山”和“魅力梵净山.桃源铜仁美”大型文艺演出,6-8月特邀参与辅导和表演《鼓之源》参加多彩贵州舞蹈大赛,获地区一等奖,省优秀奖;9月参加“为祖国喝彩,多彩贵州,桃源铜仁”央视连线直播大型文艺演出;11月《鼓之源》参加第九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全国民间鼓舞鼓乐大赛荣获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
年,带花鼓队参加第五届贵州省旅发大会开幕式。
年,被国务院第三次文物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授予“为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做出积极贡献荣誉纪念证书”;论文《苗族花鼓简析》荣获贵州省中小学民族民间文化教育成果展示活动三等奖;被县教育局聘为“全县中小学双语和谐教育骨干教师”授课教师;学校“八人秋”在全国第九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上荣获表演项目一等奖。
年,学校“八人秋”代表贵州省参加第十一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评比活动荣获山花奖;学校被省民委命名为全省第一批“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示范校”。
年,参加“全省民族民间文化教育骨干师资培训班”学习取得结业证。被学校评为“优秀教育工作者”。
年,在市教育局组织的暑期中小学教师集中培训中,被评为优秀学员;10月率“苗族八面鼓”队并主打第九届贵州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荣获一等奖。
年,率“苗族八面鼓”队伍主打第十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荣获一等奖,所带19名学生全部获一等奖;率50余名队员参加黔东南州雷山县苗年活动等;年被县直机关党委授予“优秀党务工作者”。被学校评为“优秀教育工作者”。
年,参与贵州民族古籍研究课题“松桃苗族自治县民族文化调查”项目经专家组评审验收予以结题,评定为“合格”等级;被学校评为“优秀教育工作者”。7月八面鼓、八人秋作为松桃60周年县庆特色节目接受CCTV10《文明密码》栏目组录制,同月主打“六月六苗族情人节”主会场;9月电影“苗乡恋”作特景拍摄;11月作为60周年县庆亮点参观。
年,举办花鼓考级比赛,带领人主打铜仁市“梵净山”杯足球三家联赛开幕式,承接“全国第十七次民族语文翻译学术研讨会”校园节目表演参观;两次迎接并教复旦附中80余人学习打花鼓。12月学校被列入铜仁市首批民族文化进校园示范校。被学校评为“优秀教育工作者”。
年,率50人赴盘信民族中学开展花鼓实践交流学习;10月迎接复旦附中学生“菁英培养计划”80余人学习打花鼓。被学校评为“优秀教育工作者”。
年,被列入贵州省民族特色教育“双百工程”名师培养对象。参加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在松桃团山拍摄的“脱贫攻坚看贵州”MV。10月迎接复旦附中学生“菁英培养计划”79人学习打花鼓。
年,组建、主持、运营和管理民族文化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