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系列一-
-写好论文-
从选好“新·实·美”的题目开始
《留诲曹师等诗》(节选)
学非探其花,
要自拨其根。
根本既深实,
柯叶自滋繁。
——杜牧
写论文时,如何选题?如何写好课题?如何开展切实有效的科研之路?相信这些是每个新教师心上萦绕不去的问题。
素秋天晚凉意软,学问探求勤须早。年9月16日,集团五年内新教师迎来了本学期第一次采三之夜研修活动。学校特别邀请了浙江外国语学院陈伟伟教授来给新教师做科研方面的指导。
“大学教授累还是小学老师累?”陈教授以一个有意思的问题展开话题,引出科学研究和教学工作的不同,指导新教师们逐步走向科研的精准之道。
一、育科研意识:怀疑与观察
陈教授说:“虽然科研最大的牺牲在于它是有可能付出很多努力也不会有回报,但只要参与其中,便是一种磨砺,一种成长,一种蜕变。”他用“聪明的汉斯”和“一块石头的故事”这两个风趣而生动的例子来说明了对待科研的正确态度:怀着挑剔的眼光去做课题,不能用肯定的态度对待世界。坚持你自己,不相信或否定一切,用观察去发现差异。科研的意识就从怀疑和观察开始。
二、寻科研本质:否定与肯定
朱光潜先生说长枪短戟,用各不同,但精其一,已足致胜。始发展其所长,不必广心博骛也。陈伟伟教授提出,科学研究就是不断地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依靠实证来不断逼近自然界客观存在的真理,积累着科学知识的过程。
三、解科研内涵:发现与解决
陈教授对于科研的含义有深刻的理解,他认为:首先,科学的态度是怀疑一切。其次,科学的目的是探索规律,发现真理。第三,科学的手段是通过科学的方法,有目的有步骤的活动达到目的。这些实实在在的干货让新教师们收获满满。新教师们纷纷发表了自己的观点与实践心得。
陈教授对于教师们的选题提出了导向性的意见:第一,要有真问题。第二,要有理论与现实价值。第三,要有想法、有假设。第四,要有可行性。
百闻不如一见,百思不如一行。沉浸在陈教授的讲解中,教师们渐渐打开了思路,对于科研问题的选题有了更加准确的抓取。接下来,新教师们就如何进行论文选题进行了激烈的头脑风暴。在思维交融与碰撞中,科研之道愈发明朗。
夜色中的读书阳台灯火通明,在这样充实的采三之夜中,一段段新的教育研究在攀援着巨人的肩膀,萌芽,生长,绽放。
学非探其花,要自拨其根。根本既深实,柯叶自滋繁。在采三,做一个个幸福的科研型教师,有所追,有所循,有所获,一路高歌而进。
文稿:陈思源应凤飞
图片:陈泽玮
审核:周建芬俞登挥
采三精神
团结合作 乐于奉献
敢于担当 勇于争先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