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选题
01
以孔子学院(以下简称孔院)为角度
什么是孔院?调查孔院在海外的立足与发展,就可以是一篇研究孔院的论文。
孔院的职能是什么?孔院是世界上各种各样的语言文化推广机构之一。对比世界各国其他语言文化推广机构,如法国的法语联盟,德国的歌德学院,西班牙的塞万提斯学院,英国的英国语言文化委员会等,也可构造一篇论文。
孔院需要什么?从目前发展来看,孔院需要更高级的人才,汉硕专业的学生能力已经不足,而是需要更专业更精深的国际化大家,类似辜鸿铭、林语堂。
如果有同学感兴趣的话,还可以把孔院十年发展历程的得失作为一个选题来写。这样的一篇论文对国家和专业都很有价值。
02
选题内容与方向
阮桂君老师:写论文要有动机,必须主动且独立自主地去探索,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四大选题方向:
1、汉语国际教育理论与实践。
2、面向对外汉语教学的本体研究。
3、跨文化交际研究。视角广案例多,比较容易。
4、第二语言习得研究。该选题理论性很强,难度较大。
可进行选题的内容有三个主要方面:汉语本体研究、调研报告、教学设计或教学资源的研究。
1、汉语本体研究
传统本体研究可涉及很多方面,如语音、词汇和语法。但语音、语用研究较困难,因而建议选择词汇或语法研究,词汇可研究中外词汇的对比,比如有关“学习”方面的中英文词汇对比,学富五车、才高八斗等。其次语法研究也很有意义,因为在对外汉语教学中语法是难点也是重点。
2、调研报告
调查报告的主要的功夫在调查上,做好调查,收集数据。
调查的视野要放宽,比如研究孔子学院的推广,可追溯至古代有无中外交流中语言学习的问题。再比如一个去美国做汉语志愿者的学生写跨文化交际案例,就可以采访海外的留学生,从本科到博士,记录故事,就可以得到来自生活、教学、思想等各个方面的文化冲突案例。
调查的角度要恰当,比如调查汉语国际教育硕士毕业后状况。就可以专门调查该专业毕业生的去向,哪个学校的毕业生发展较好,哪个学校的毕业生内心最平静、最满足?还可以把全国学校该专业的课程列表对比,写关于该学科的教学、管理等问题。
3、教学设计或教学资源的研究
可以写教学资源开发、教学平台开发、计算机技术与汉语国际教育相关的内容,比如现代教育技术在汉语国际教育中的应用。还可以去编一本教材及配套的教案。
03
导师的专长和自身环境
选题要尽量结合导师的专长,才尽其用。比如萧圣中老师擅长于古文字研究,黄晓春老师做中文信息处理,郭婷婷老师是做汉语语法研究出身,潘老师是做日本文化相关的研究,萧毅老师专门做印章研究,李会玲老师做基督教研究,古籍所的罗老师做古诗词对联研究,每个老师都有自己的特长和优势。明确导师的研究方向,与本专业结合,不仅能使导师指导更得心应手,还能使自己的论文可以得到更专业有力的指导。
最初的选导师,都是双向选择模式,但导师事务繁忙,所带学生众多,经常无法具体顾及到每个人,因而自己要上心,主动与导师沟通联系,多发邮件,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老师倘若注意到了你,就会把最好的本事教给你,自己的论文一方面与导师的研究相结合,另一方面又与个人兴趣结合,就是最佳搭档。
此外,一定要结合自己所处的环境,地尽其利。比如写教学方面的论文,可自身缺乏教学实践,这样以己之短,碰他人之长,是万万不可的。但如果在海外做志愿者,就可以对当地汉语教学状况、教材使用状况、教学方法、教学资源状况等进行考察,还可以做跨文化案例收集。因而,结合最容易接触到的资源,也有助于论文研究。
04
论文选题的视角
将论文与未来职业发展挂钩,是上策。将目光放长远,不要鼠目寸光,而要把硕士论文当作在漫漫人生中可以拿出来证明个人能力和知识品位的一件东西。
比如有些人要出国,论文就应与出国结合;有人要读博,就与感兴趣的研究方向紧密相关;有人要去中小学当老师,论文就最好与中小学教育相关;要去企事业单位,就做一些和资源开发、计算机技术相关的论文。这一步完全可以成为未来规划里的一部分宝藏。
选题的点不要过大。比如,孔子学院发展研究,这个选题就十分空泛。应当从小的切入点入手,从问题本身出发,以小见大,落到实处,避免泛泛而谈。如何落到实处,第一,时间与过程不可缺失,较大的工作量需要有艰辛的行动支撑,做任何论文前,都要看至少50篇文献。第二,要有实在的调研能力,例子必须真实且有价值,避免凭空捏造。
为选题留足时间。从现在起到六月,还有一个月的时间去确定选题内容,这就要求大家必须在看完文献有了大致方向时,去了解最新论文进展,一定要考虑选题的研究价值,如果已经被研究透彻,那就是价值较低。因而花一个月的时间确定有价值的选题,写一篇文献综述,在5月20日之前,自己探索准备,有了初设想后再与导师联系,寻求指导,在6月中旬开题,要一切规划得当。
05
论文需要注意的点(答疑解惑)
1、做调查报告的数据分析时,充足的数据是前提,有数据,才能分析。
2、看文献的最好途径是先有大致方向,然后搜查与之相关的文献资料,进行阅读,寻找启发,倘若完全无目的地想从阅读中定题,基本不可能。
3、有从事中小学教育的规划,论文中依然需要涉及中外对比的因素,结合本专业。
4、与导师所擅长领域进行关联时,也要有技巧地结合本专业,比如箫毅老师做印章,就可以写如何让外国人了解中国的印章文化。比如介绍中国春节,就可以把几个汉语教师的教学课件进行对比,再与BBC的介绍进行对比,得出初级班、中级班以及高级班分别应该怎样介绍,所以重要的是要有思路。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5、好的论文标准就是“适合”。适合自己就是最好的。
张延成老师
不给自己设限,充分利用资源。武汉大学的数字化学术资源十分丰富,SCI、基本古籍库、四库全书、民国报刊、碑刻文献等等海量资源都为大家提供了一个极好的平台。这就要求我们要把资源用到极致,不要因为客观原因退而求其次。要提高自身资源搜索能力、信息获取能力,体现出研究型大学赋予我们的便捷。在可观的电子资源外,我们学院还有很多来自各专业的优秀老师,经常举办一些高质量的讲座,只要大家充分利用好这些学术资源,提高知识、资源管理水平,多与老师沟通,与学校建立有效的联系,要有移情意识,能更好的融入到整体中。
找到与导师的结合点,充分发挥主动性,多看文章,多与导师交流。交流前要查找资料,独立思考,并进行前后对比。在尊重自己直觉和天然禀赋的基础上,再利用资源作探究。问道如叩钟,当这种探究深入到苦闷的程度时,再由老师一点拨,便能有极大的收获。这也就是是孔子说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专业发展
01
关于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
张延成老师:
文化是一个很宽泛的话题,可以从多角度去研究,甚至有专门的学科——文化人类学。对于我们学生志愿者来说,具备跨文化交际意识是首要条件,即使不能面对任何一种文化差异做到游刃有余,但在实际情况中能做到有意识地及时反思调整,就已经很好。
此外,我们专业不同于传统的语言学、汉语言文字学等学科,教育实践在专业中占很大比例,这就要求我们既要有研究意识、总结意识,也要有教育教学工作等实践能力。
欧阳晓芳老师:
我们学校之前请过白乐桑老师来做讲座,他提到法国有很多老师都很强调文化教学,但实际上很多学生并不想简单的停留在感性体验上,且感性的经验容易遗忘。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深入了解学生真正的需求和具体情况,据此来选择是进行易引起学生兴趣的文化教学,还是更深入的汉语教学。以包饺子为例,可由此引申到文化对比,让学生自己发现探究,使学生不仅具有表层有趣的文化体验,还能深溯文化根源,加深对文化差异的理解。
02
关于孔院外派志愿
张延成老师:
我们不能依赖孔院,在如今这个人工智能化、教育信息化、货币电子化的新时代,涌现出了更多的机遇,我们拥有更多的选择。我们应当充分去利用国内外越来越多的公开课资源、电子资源等,切实提高自己的人际交往、学习研究、个人思维等能力,不断增长见识、砥砺自我。目前虽然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对我们第二大经济体的国家策略,使孔子学院的正常运行受到了一定的冲击,但有些地方,包括部分欧洲、东南亚、中亚等对汉语教师的需求仍很大,我们依然有很多可以去拓展的空间。
欧阳晓芳老师:
受疫情影响,孔院外派志愿不得不滞后,这并不是不幸。希望同学们能够以更好的心态来面对外派志愿,是选择,不是目标。换个角度来看,其实疫情期间给了我们充裕的时间来思考与规划未来,把眼界放宽,不局限于汉办。
会教永远是教学的前提,在不能及时派出的时间里勤恳实践,通过国内中小学教学来积累丰富的教学经验,不断研习精思,改进教学策略,提升个人教学能力。疫情后也会有很多海外学校和项目,如美国理事会、汉办等,公布招聘汉语母语者教师的相关信息,再以一位汉语教师的姿态走向世界,或许是一种更好的选择。
03
关于考博
张延成老师:
考博竞争比较激烈,因为目前全国名额有限,没有扩招,双一流高校普遍采取申请考核制。要考博必须准备两点:外语能力和专业素质(申请材料,科研能力等)。首先,明确意愿与目标之间的距离,练好基本功;其次,沿着老师的方向和规划,发好文章,写好研究报告。不要以一个老师为目标,而是围绕一个研究方向去甄选,这样弹性空间较大、机会较多。
扫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