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
如果金融和会计等就业导向性太强的专业的同学有想要做学术的想法,应该如何准备呢?怎么才能跟偏学术专业的同学一较高下呢?岛主把攻略写好了,快来get一下。
01
为什么想做学术
在和偏学术专业的同学一较高下之前,要先思考自己想要做学术的三到五个支撑点,比如对科研的兴趣支撑自己选择学术的道路;读博留校等等。选择虽然重要,但做出选择不宜过急,要充分了解自己适合从事的领域和喜欢做的研究。
在对学术研究有一定了解的基础上,考虑读博之后的职业规划,做出自己的选择——做学术or不做学术。
02
现在开始准备,提高科研能力
选择完毕后,自然要从现在开始着手准备。如果把科研比作一座山,没有人能一步登顶,都是脚踏实地,坚持不懈才越爬越高。科研不是一天两天能攻克的,需要长期的阅读积累和一定的思维训练。
如何近距离接触科研?
大家往往觉得科研是一项很神秘的工作,其实不是。我们接触科研最直接的方式就是跟老师一起做科研课题。在这个过程中,你会接触到如何检索核心文献,如何撰写文献综述以及如何get一个创新点等等,这些是科研必须要经历的,也是可以锻炼的。
想要接触科研,还可以参加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大赛、挑战杯以及互联网+等一些比赛。比如参加大学生创新项目,会锻炼自己总结文献,提炼创新点的能力,从而一定程度上增强自己的创新能力,这也是学术研究中最基本也最重要的。
除此之外,自己撰写论文不仅可以锻炼自己的写作能力,论文的研究结果也可以作为自己的科研成果,而论文的发表在保研过程中是很加分的。
03
读研选择学硕
确定未来想走学术研究道路的同学在读研时就可以选择学硕(学术型硕士),因为学硕与专硕的培养方式不同,专硕更注重就业,而学硕更加注重学术研究。在选择学硕的时候,可以搜索哪些高校的哪些项目欢迎学术型硕士,可以更好地培养自己的科研能力。比如一些高校中的研究院,会比普通的学院接触到的项目更多,如经济研究中心、金融研究院等。
除此之外,学术氛围也是我们择校的标准之一。一要看师资力量,二要看学生学习氛围。资质越深的老师越能带动学生投入科研工作,而同侪效应会对自己学习的方方面面产生一定的影响,包括学习效率、学习意愿等。所以择校的适合要提前了解这个学校的学术氛围。
04
耐得住寂寞、坐得了冷板凳
爬山的过程总不是那么容易的,捷径也很难探索。路漫漫,道阻长,在这个过程中要耐得住寂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