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论文服务国家审计事业发展的审计学

说明:服务国家审计事业发展的审计学科建设是什么样的?应该如何行动?迄今为止,尚未形成共识。需要大胆创新,更具前瞻性科学性建设性可行性地探讨可能的发展方向。冒昧将比较粗糙的初稿发出,以供感兴趣的读者参考。任何疑问或建议,请发邮件至:liaofei

nau.edu.cn。

进一步的研究工作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中国情境下国家审计促进公共组织变革的机理与效果研究”(项目批准号:)资助。研究工作与成果遵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科研诚信与学术规范要求。

服务国家审计事业发展的审计学科建设探讨:

实践驱动的视野

廖飞a安景琦b

a南京审计大学

b审计署党校、审计干部教育学院

年6月

工作论文,欢迎提出宝贵意见。本文为作者的理论探讨,反映了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所属机构。

审计学科建设应与审计监督在国家治理体系中的定位相匹配,这是学科建设服务国家审计事业发展的基本要求。应扎根国家审计服务国家治理的实践,按照“世界一流学科”来进行审计学科建设的顶层设计和实践探索。国内一流学科建设处于全面改革转型中,高校院系单打独斗开展审计学科建设难以适应国家审计事业发展,全面强化审计署直属机构在审计学科建设中的作用是符合中央“双一流建设”指导精神的举措,是借鉴世界各地政府引导和干预大学发展的经验之后形成的结论。本文对上述观点做了全面论述。

国家审计;国家治理;一流学科;审计学科;审计机关

一、引言

作为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审计构成国家治理的一项重要制度安排。在党和国家机构全面深化改革之后,我国审计机关的定位明确为党的政治机关与政府机构中的宏观管理部门。国家审计在治理体系中的地位超越了世界其他任何国家(孙宝厚,),其作用包括: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促进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高水平开放,促进权力规范运行,促进反腐倡廉。十九届四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简称《重大问题的决定》),要求“……发挥审计监督、统计监督职能作用。以党内监督为主导,推动各类监督有机贯通、相互协调。”国家审计具有政治性、法定性、独立性、全面性与专业性等特征,能够为党和国家监督体系中其他监督职能的发挥提供重要支持,提高监督体系的整体效能,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胡泽君,p.12-13)。

审计学科建设应与审计监督在国家治理体系中的定位相匹配,充分反映政治性、法定性、独立性、全面性与专业性等特征,这是学科建设服务国家审计事业发展的基本要求。我国国家治理体系与能力现代化进程,对提升全球治理能力、重塑全球治理秩序有重大影响,属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制度基础与国家能力基础。国家审计事业发展,不仅是我国国界范围内的发展,也是世界范围内的制度创新与实践。我国审计实践在世界范围内已居于领先位置,我们不仅应在国家治理与国家审计背景下展开学科建设,还应进一步在国家审计服务全球治理的愿景下进行思考和行动,这是我们的时代使命。

审计学科建设应围绕国家治理与国家审计顶层设计,扎根国家审计服务国家治理实践,按照“世界一流学科”来进行顶层设计和实践探索,以问题为导向,分步实施。王彪化()提到了结合双一流建设来推动审计学科建设,但并未明确论述。本文观点有坚实的现实基础。第一,政治与制度。这一点在上文已经论述。政治性是国家审计的首要特征,学科发展拥有很好的政治环境。在《重大问题的决定》颁布之后,我国制度建设将日趋完善,不仅为审计实践,也为学科发展提供了优良的制度环境。审计学科发展必须与审计的政治地位、在制度体系中的定位相匹配。第二,国家审计服务国家治理的实践。自年以来,在一代代审计人的努力下,国家审计取得了丰硕成果,在国内外获得广泛声誉,得到党和国家的高度认可。在新时期,审计机关与时俱进、全面变革,以不负党和国家的期望,不负人民的期望。实践为学科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也在驱动着学科发展。简言之,审计学科建设不仅应科学地反映已有实践,还必须响应审计发展的需求。第三,相关学科发展。审计是个跨学科的领域,会计、财政、政策、计算机、数据科学、公共行政、公共管理等。审计的工作原理是对审计对象存在的问题和可以改进之处提出意见,推动积极变化,进而影响到审计对象所处系统。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治已病、防未病”,要求我们必须深入了解审计对象及所处学科。国外有学者已经广泛讨论了审计的诊断和促进改进功能(如:Gunin-ParaciniGendron;Reichborn-Kjennerud等人,)。审计学科的发展,受关联学科的显著影响。相关学科蓬勃发展,相较之下,审计理论研究和教育远远滞后于实践,构成学科发展的短板。尽管如此,我们认为,相关学科发展为将审计建设为“一流学科”提供了很好的支撑。在年11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设立了第九大学部“交叉科学部”,为审计学科发展提供了极好的契机。

与已有研究从高校院系角度探讨审计学科建设不同,本文认为,审计署直属理论研究与教育机构可以更全面地发挥枢纽平台作用。审计署党校、审计干部教育学院(简称署党校、教育学院)是面向全国审计系统的教育机构,在审计理论研究与审计实践之间发挥桥梁作用,可以成为审计学科建设的枢纽平台。一方面,署党校、教育学院的工作目标就是根据新时期审计事业发展的需要来培养审计人才,在将教育及理论资源用于审计干部培训教育方面拥有丰富的经验和积累。另一方面,为了更好地服务审计事业发展,教育学院不仅深刻领会发展需求,还在广泛地动员、运用实践、理论和教育资源,而这些都是审计学科建设所需要考虑的。因此,署党校、教育学院天然地具备成为审计学科建设枢纽平台的条件。

“双一流建设”是国家战略,通过具体院校及政府职能部门联合行动来实现。这得到了实践证据支撑,例如,香港高校发展为世界一流大学,就是政府战略向院校行动有效转化的成果(包水梅和常乔丽,)。因此,本文认为,全面强化审计署直属机构在审计学科建设中的作用是符合中央“双一流建设”指导精神的举措,是借鉴世界各地政府引导和干预大学发展的经验之后形成的结论。本文观点可能有助于打破现阶段高校院系单打独斗开展审计学科建设面临的僵局,形成审计署与高校联合推动的格局,具有较强的创新性与现实价值。

二、一流学科建设研究现状

在“工程”、“工程”以及“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和“特色重点学科项目”等重点建设项目实施之后,为了实现我国从高等教育大国到高等教育强国的历史性跨越,我国从年10月开始实施《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简称“双一流建设”。年1月,《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施办法(暂行)》印发。年9月,教育部等部委联合公布了首批“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年8月,教育部等部委联合发布了《关于高等学校加快“双一流”建设的指导意见》,我国“双一流”建设全面展开。由于“双一流”建设涉及教育资源配置,事关各省份大学名分与政府政绩,从大学到政府都全力以赴地汇入“双一流”建设的竞争潮流,自然而然地陷入巨额投入、重金挖人、只重学科、青睐排名、自由竞争、国际标准等“像一流”模仿陷阱而难以自拔(刘尧,)。建设不能仅仅徘徊于对世界一流大学、一流学科外在特征的模仿与复制上,应重视对“双一流”本质的探究与追求。本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weidadezzz.com/klzl/796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