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考资料苏州大学附各专业最低录取分数线

校训:

养天地正气

法古今完人

创立时间:

各专业报考资料

篮球

足球排球

网球手球田径

游泳举重拳击摔跤

柔道体操击剑

跳水赛艇

技巧

射箭羽毛球

乒乓球皮划艇跆拳道

武术套路武术散打中国式摔跤

全程班提分课程详情

点击图片或者戳下方链接了解详情!

提分网课是这个亚子!

学校简介

苏州大学坐落于素有“人间天堂”之称的历史文化名城苏州,是国家“工程”、“计划”首批入列高校,是教育部与江苏省人民政府共建“双一流”建设高校、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和江苏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是江苏省属重点综合性大学。苏州大学前身是SoochowUniversity(东吴大学,年创办),开现代高等教育之先河,融中西文化之菁华,是中国最早以现代大学学科体系举办的大学。在中国高等教育史上,东吴大学最早开展研究生教育并授予硕士学位、最先开展法学(英美法)专业教育,也是第一家创办学报的大学。年中国大陆院系调整,由东吴大学之文理学院、苏南文化教育学院、江南大学之数理系合并组建苏南师范学院,同年更名为江苏师范学院。年,学校更复名苏州大学(SoochowUniversity)。其后,苏州蚕桑专科学校(年)、苏州丝绸工学院(年)和苏州医学院(年)等相继并入苏州大学。从民国时期的群星璀璨,到共和国时代的开拓创新;从师范教育的文脉坚守,到综合性大学的战略转型与回归;从多校合并的跨越发展,到争创一流的重塑辉煌,苏州大学在中国高等教育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一个多世纪以来,一代代苏大人始终秉承“养天地正气,法古今完人”之校训,坚守学术至上、学以致用,倡导自由开放、包容并蓄、追求卓越,坚持博学笃行、止于至善,致力于培育兼具“自由之精神、卓越之能力、独立之人格、社会之责任”的模范公民,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为社会输送了50多万名各类专业人才,包括许德珩、周谷城、费孝通、雷洁琼、孙起孟、赵朴初、钱伟长、董寅初、李政道、倪征日奥(yù)、郑辟疆、杨铁樑、查良镛(金庸)等一大批精英栋梁和社会名流;谈家桢、陈子元、郁铭芳、宋大祥、詹启敏等30多位两院院士,为国家建设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苏州大学现有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等十二大学科门类。学校设有26个学院(部),拥有全日制本科生人,全日制硕士生人,在职专业学位硕士人,全日制博士生人,临床博士人,各类留学生人。学校现设个本科专业;51个一级学科硕士点,24个专业学位硕士点;28个一级学科博士点,1个专业学位博士点,29个博士后流动站;学校现有1个国家一流学科,4个国家重点学科,20个江苏高校优势学科,9个“十三五”江苏省重点学科。截止目前,学校化学、物理学、材料科学、临床医学、工程学、药学与毒理学、生物与生物化学、神经科学与行为科学、分子生物与遗传学、免疫学、数学共11个学科进入全球基本科学指标(ESI)前1%,化学、材料科学2个学科进入全球基本科学指标(ESI)前1‰。

学校现有2个国家级人才培养基地,1个国家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3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国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2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学基地;1个国家协同创新中心(牵头单位);1个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1个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工程实验室,2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2个国家级国际合作联合研究中心,3个国家级公共服务平台,1个国家大学科技园,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1个江苏省高校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建设点,4个江苏高校协同创新中心,20个省部级哲社重点研究基地,31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11个省部级公共服务平台,4个省部级工程中心。

目前,全校教职工人,具有副高职称及以上人员人,其中诺贝尔奖获得者1人,中国科学院及工程院院士7人,发达国家院士4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7人、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35人,“万人计划”杰出人才1人、“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10人、“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3人,国务院学位评定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6人,一支力量比较雄厚、结构比较合理的师资队伍已初步形成。

苏州大学将人才培养作为学校的中心工作,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培养具备责任感、创新性、应用性和国际性的卓越型人才为定位,以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融合为指导,以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夯实专业基础、培养创新创业能力为重点,积极深化人才培养系统化改革,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学校纳米科学技术学院被列为全国首批17所国家试点学院之一,成为高等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特区;学校设立了2个书院,积极探索人才培养新模式,其中敬文书院定位于专业教育之外的“第二课堂”,唐文治书院在“第一课堂”开展博雅教。年,学校共获得5项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其中一等奖1项,二等奖4项。近年来,学校学生每年获得国家级奖项余人次。年我校成功举办第十三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系列科技学术竞赛,并以团体总分全国第二的成绩再捧优胜杯;年,我校在“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中荣获2金2铜优异成绩。在近四届奥运会上,陈艳青、吴静钰、孙杨和周春秀四位同学共获得了“五金一银一铜”的佳绩,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先生特别致信表示感谢。

学校实施“顶天立地”科技创新战略,科研创新工作取得累累硕果。年,人文社科领域获得国家级项目37项,其中重大项目4项,重点项目3项;21项成果获得江苏省第十五届哲社科学优秀成果奖,其中一等奖3项;18项成果获得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成果奖,其中一等奖3项;1项成果获第七届鲁迅文学奖,1人获得“江苏社科名家”称号。自然科学领域,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立项数位列全国高校第19位,蝉联地方高校第1位,连续七年稳居全国高校20强;获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项目3项、课题6项;3项成果获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其中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20项成果获得江苏省科学技术奖,其中一等奖6项。年,学校共申报知识产权件,授权知识产权件(其中国际专利申请件,授权24件)。年度三大检索收录论文篇,其中SCIE收录论文篇,“中国卓越国际科技论文”篇,分别位列全国高校第23位和第21位;根据Nature出版集团发布的全球机构自然指数(NatureIndex)情况:苏州大学自然指数在全球机构排名第46位,位列全国高校第9位。在全球专业信息与分析服务领导者科睿唯安发布的年“高被引科学家”榜单中,苏州大学被引18人次,位列全国高校第4位。

学校按照“以国际知名带动国内一流”的发展思路,全面深入推进教育国际化进程。学校先后与30多个国家、地区的余所高校和研究机构建立了校际交流关系。学校每年招收来自80余个国家或地区的留学生多人次。7年起学校与美国波特兰州立大学合作建立波特兰州立大学孔子学院。年,入选教育部“中非高校20+20合作计划”,援建尼日利亚拉各斯大学。年,在老挝成功创办中国第一家境外高校——“老挝苏州大学”,该校现已成为国家“一带一路”倡议上的重要驿站和文化名片。

苏州大学现有天赐庄校区、独墅湖校区、阳澄湖校区三大校区,占地面积亩,建筑面积万余平方米;学校图书资料丰富,藏书超万册,中外文期刊40余万册,中外文电子书刊余万册,中外文数据库82个。学校主办有《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教育科学版和法学版三本学报及《代数集刊》、《现代丝绸科学与技术》、《中国血液流变学》和《语言与符号学研究》等专业学术期刊。其中,《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近五年来,刊文被《新华文摘》和《人大复印报刊资料》等权威二次文献转载摘编,其转载量一直位居综合性大学学报排名前十。根据年中国社会科学评价研究院发布的《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AMI综合评价报告(年)》,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和《教育科学版》双刊同时被评为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核心期刊,根据年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心发布的CSSCI来源期刊、扩展版来源期刊(年—年)目录,《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仍位居CSSCI核心来源期刊,《苏州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首度进入CSSCI扩展版来源期刊。

面向“十三五”,全体苏大人正以昂扬的姿态、开放的胸襟、全球的视野,顺天时、乘地利、求人和,坚持人才强校、质量强校、文化强校,依托长三角地区雄厚的经济实力和优越的人文、地域条件,努力将学校建设成为国内一流、国际知名高水平研究型大学,成为区域高素质创新创业人才培养、高水平科学研究和高新技术研发、高层次决策咨询的重要基地。

院校简介

体育学院

苏州大学体育学院的办学历史可以追溯到年的东吴大学体育专修科、年的江苏师范学院体育系、年的苏州大学体育系。年成立体育学院,至今已有90多年的办学历史。在几代体育人的共同努力下,苏州大学体育学院已经成为一所国内领先,并且具有一定国际知名度的体育院校。学院现有运动训练、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体育教育、运动人体科学、运动康复(本二招生)5个本科专业;拥有体育学博士后流动站和体育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体育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体育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拥有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机能评定与体能训练重点实验室等科研平台以及若干国家、省级和校级精品课程等优质教学资源。长期以来,学院致力于高素质体育人才培养,为国家和社会输送了包括奥运会冠军陈艳青、吴静钰、孙杨在内的一大批高水平体育专业人才,为我国体育事业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学院共有教职员工人,其中教授16人,副教授63人,博士生导师9人,硕士生导师46人,国际级裁判3名,国家级裁判10名,另有柔性引进、兼职、客座教授20余名。现有全日制在校本科生名,博士研究生46名,硕士研究生名,在职攻读体育硕士专业学位学员近名。

近年来,我院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不断加强自身内涵建设,不断提升国际交流与合作水平,继续保持在全国同类学科专业中的领先地位,努力培养具有鲜明特色和专业特长的高水平体育人才。

学校与江苏省体育局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联合组建“江苏体育产业协同创新中心”,在科学研究、人才培养、高水平运动队建设等方面全面合作,深度融合。成立“苏州大学江苏体育健康产业研究院”,发挥省校共建的决策优势,构建并不断完善理论创新、政策设计、人才培养、高科技企业孵化的创新平台,全力打造体育健康产业高端智库和人才培养基地。响应“健康中国”号召,服务大众运动健身和康复需求,由苏州市卫计委、苏州市体育局及我校三方合作,成立了“医院”。

以各级各类赛事为平台,以赛促学,彰显体教结合特色。在里约奥运会上,我校孙杨、吴静钰、王振东三位运动员在奥运赛场上表现出色,成绩突出,为学校争得了荣誉。张华同学在第二十八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跆拳道女子62公斤级比赛中夺冠。我院学生参加全国田径锦标赛、全国青年运动会、全国大学生田径锦标赛、全国大学生游泳锦标赛、全国高校健身气功比赛、全国高校啦啦操比赛、省大学生田径比赛、省大学生游泳比赛、省高校“省长杯”暨年度中国大学生足球联赛、第十八届CUBA大学生篮球联赛、全国高校舞龙舞狮比赛、龙舟比赛、国际剑道公开赛等国际国内重大赛事均取得优异成绩,为学校、学院争了光、添了彩,继续保持我校的竞技体育水平“江苏一流、全国领先”的牢固地位。

录取情况

各专业录取最低综合分数

拟录取名单

招生简章

苏州大学年招生简章

一、专业培养目标

培养从事体育专项运动和民族传统体育的训练、教学、科研、竞赛组织管理,以及健身指导、武术表演等工作的专门人才。

公办全日制本科,学制四年。在规定的年限内达到所在专业毕业要求者,颁发苏州大学本科毕业证书;符合学校学位授予有关规定者,颁发普通高等教育本科毕业生学士学位证书。

二、招生项目、计划、范围

1.招生项目

(1)运动训练:排球、女子足球(十一人制)、乒乓球、羽毛球、网球、体操、技巧、现代五项。

(2)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武术套路、武术散打。

2.招生计划

运动训练专业42名、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20名。

其中,足球项目一般队员与守门员录取人数根据考生实际情况按比例进行招生,具体比例在录取前公布。

3.招生范围

面向全国招生。

三、报名条件

1.符合年高考报名条件,且已参加生源所在地省级招生考试机构的高考报名。

2.现代五项项目需具备国家一级运动员(含)以上运动技术等级称号,其他项目需具备国家二级运动员(含)以上运动技术等级称号。

3.考生运动等级证书以“中国运动文化教育网”及“体教联盟APP”中“国家体育总局运动员技术等级系统”公示的数据信息为准。

4.年报名考生的等级证书审批日期为9年7月1日至年2月28日。

5.考生的身体健康状况要求符合教育部、卫生部、中国残疾人联合会等部门关于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的有关规定。

四、报名缴费

年3月1日12:00至3月15日12:00,考生登录“中国运动文化教育网”(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weidadezzz.com/klzl/557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