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文献综述浅述我国科技金融服务体系

摘要:科技金融服务体系可以概括为一切为科技创新与科技成果发展提供的金融服务所构成的系统,其本质就是利用各种金融工具向科技型中小企业投资。构建科技金融服务体系引导了金融资源向科技领域的配置,其发展对我国经济转型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本文从科技金融服务体系的研究背景与意义、国内相关研究总结、完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的建议三个方面对我国科技金融服务体系的研究。

关键词:科技金融;服务体系;实践案例;有效性评估

在科技创新驱动发展的背景下,以金融推动科技创新的方式已经成为国际新常态。世界各国的实践经验表明,提高科技创新能力与完善各类金融服务必须齐头并进。为了推动创新型城市的发展,不光要使科技成果产业化,人才资源和金融资源的融合同样重要,这必然需要一个专门的完整的体系予以支持,因此科技金融服务体系应运而生。作为创新驱动战略的主要举措,科技金融服务体系的构建能够为一个国家的科技发展提供最完善的保障。近年来我国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对经济发展的推动性,但科技金融服务体系的发展一直滞后于企业和社会需求,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困境正是这种滞后的直接体现。因此我国需要不断优化科技金融服务体系,使金融资源与科技资源最大限度的对接,提高各个城市科技金融服务体系的有效性,从而帮助我国实现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目标。

1我国科技金融服务体系的研究总结

我国科技金融服务体系的主体包括企业、政府、投资机构、中介机构四大类。如图1所示,在系统的运作过程中,政府、投资机构与中介机构三大主体之间协调作用,合力为科技型企业提供服务。应运而生的科技金融服务平台则将各类金融服务整合了起来。

1.1我国科技金融服务体系的现状分析

科技金融服务体系的建设应以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为基础。以这一理论为出发点,姜宁朋,邢文,巩耀亮,王晓东()从服务抓手的角度,将我国科技金融服务体系的分割成搭建科技金融服务平台、组织各类融资对接活动、成立科技金融联盟和政府直接参与管理经营四种任务类型。姜莹,杨洪博()从政策环境、融资渠道和信息平台三个角度对我国科技金融服务体系的发展现状进行评估,他们认为目前我国的融资模式阻碍了科技金融服务体系的完善。汪应军()认为目前我国科技金融中介服务机构的商业模式不清晰。刘昭恒()认为科技企业在商业运作、市场前景以及技术研发进度上的不确定性制约了科技金融服务体系的发展。总的来说,我国科技金融服务体系建设仍处于起步阶段。在科技金融服务体系的发展过程当中,科技型企业始终存在“融资难”“抵押难”“担保难”“高风险系数”等一系列问题。与此同时,银行端的信息不对称和风险机制不健全等问题也尤为突出,在政府引导等方面也一直存在短板。

1.2我国科技金融服务平台发展综述

科技金融服务平台的作用就是将各类金融服务通过合理的定价与分配组织起来。现有的文献从不同的视角对我国科技金融服务平台的发展进行研究。游达明,朱桂菊()从供需主体的视角提出了以信用平台为基础,投融资平台为主体,中介服务平台和信用担保平台为两翼的区域性科技金融服务平台建设构想。毛有佳,毛道维()从社会网络的视角明确了政府在科技金融服务领域引导者的定位,提出了政府是科技金融网络桥梁的观点。李心丹,束兰根()从综合服务的视角搭建科技金融服务平台,为不同生命周期的企业提供政务信息、金融产品以及中介服务。汪应军()从系统性分类的视角出发,按照平台主办机构的性质,将我国的科技金融服务平台分为四类。各类平台的主营方、运

营方式及国内主要平台,如表1所示。

2国内科技金融服务体系的实践案例

通过对国外科技金融服务体系的经验借鉴,现有的研究很好的结合了我国的自身特点,针对处于不同发展阶段中小企业,建立多层次的融资体系,并取得了一定的实践成效。近两年内相关的研究内容,如表2所示。从我国各地的经济发展状况来看,金融业发达的地区往往经济水平较高,金融支撑经济发展的作用显而易见。截至年底,全国科技金融服务相关单位累计已经超过家,遍及全国80%以上的省份。这些单位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企业对科技金融服务的需求,但服务体系的有效性不高,服务体系的整体建设有待完善。多个城市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建设出现效果不均匀的现象,在科技金融保障和科技金融服务建设方面效果较好,而在科技金融供给和金融基础支持方面表现较差。

3完善我国科技金融服务体系的建议

3.1推进金融市场制度创新

在完善金融市场各项制度的工作中,一是银行等金融机构要针对科技企业的不同规模实施差异化战略;二是政府要推进信息披露制度和风险评估制度的建设。

3.2加速科技金融基础设施建设

充分运用大数据、区块链等新技术,以建立统一的科技企业信用信息数据库为主要手段,以完善政策法律体系为主要目标,加速科技金融基础设施建设。

3.3构建全链条式的服务模式

积极探索投融资体制创新,构建全链条式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可以通过建立科技金融投资控股集团的方式,为科技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的金融服务。

3.4合理分担科技金融风险

建立多层次的风险分担和信用担保体系,完善和发展再担保体系,分散担保机构风险,提高政府对科技担保企业和科技保险机构的税收优惠与投保保费补贴力度。

参考文献

[1]苏京春,贾康.中小企业科技金融服务:理论、问题及原则构建[J].经济研究参考,(7).

[2]姜宁朋,邢文,巩耀亮,等.中国科技金融服务机构发展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J].科技与金融,(11).

[3]姜莹,杨洪博.我国科技金融发展现状分析与对策建议[J].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学报,(1).

[4]汪应军.武汉市科技金融综合服务平台运营模式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广西大学,.

[5]刘昭恒.互联网金融视角下科技金融发展现状与对策探析——以安徽省合肥高新区为例[J].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10).

[6]李健,马亚.科技与金融的深度融合与平台模式发展[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5).

[7]游达明,朱桂菊.区域性科技金融服务平台构建及运行模式研究[J].中国科技论坛,(1).

[8]毛有佳,毛道维.科技创新网络与金融网络的链接机制——基于苏州科技金融实践[J].社会科学研究,(5).

[9]李心丹,束兰根.科技金融——理论与实践[M].江苏:南京大学出版社,.

[10]周立群,王聪.投贷联动:优化科技金融供给的新实践[J].新金融,(3).

[11]罗军,常菁.广东省科技型中小企业科技金融服务体系研究[J].科技创新与生产力,(7).

[12]段小萍,陈奉功.城市科技金融服务体系有效性评价[J].财会月刊,(13).

[13]韩景旺,钱宇,郑思海.多方协同,推动科技金融创新——以科技企业加速器融资服务体系为例[J].银行家,(6).

[14]王媛,王营.科技金融服务体系建设的国际经验借鉴[N].金融时报,-11-05.

另:大量粉丝还没有养成点赞的习惯,希望大家在阅读后在右下方“在看”处点个赞,以示鼓励!长期坚持发文真的很不容易,多次想放弃。坚持是一种信仰,专注是一种态度!

联系我们:,oom,添加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weidadezzz.com/klzl/535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