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师论文投稿六忌
来源
河池学院学报
作者
刘景平
编辑:学长
高校教师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需要完成一定的科研工作量,而科研工作量的计算大多以发表多少篇学术论文来计量。高校教师所撰写的学术论文是他们研究成果的载体,反映着他们的学术水平,任何一篇论文都是作者花费一定的时间和精力写成的,有些论文需要到田间地头去调查、通宵达旦地观察实验,甚至长期的跟踪调查,积累数据,整月、整年才能写就一篇论文,可以说这样的论文饱含着高校教师的心血,是其研究工作的结晶。
任何一位高校教师创作出论文都希望能以最快的速度发表出来,以达到交流、积累、传播文化知识、科学技术、提高学术研究水平等目的。那么怎样才能以最快的速度发表,减小发表时滞呢?已有前辈时贤从作者、审稿者的角度做了论述,如沈海波先生的《提高论文录用的成功率》;苏定冯先生的《科研论文的撰写与发表》。
本文拟从编辑的角度,以高校学报的教师来稿情况为例来分析这个问题。
一、忌门不当、户不对
这里包含了两层意思:
(一)忌论文水平与期刊档次不相符目前国内主流的分档方式是以影响因子为首要参考标准的,但很多高校教师对影响因子不是很了解,因此不掌握这种分类方式。另一种大体的分类是分成核心期刊和非核心期刊大两类。核心期刊一般会在封面醒目的地方打有核心期刊的字样,且很多网上都有它们的名录,一般很容易区分。
此外,全国各高等院校办的学报还可分重点高校的学报,普通本科院校的学报,普通专科学校的学报,在这些学报上发表文章的难易度一般来说是依次降低的。这是由于各高校能为自家学报提供的平台在很多方面都是不同的,拥有核心期刊的编辑部、重点院校的学报编辑部能收到的稿件相对来讲要比其它两类院校的多且优,所以同样一篇稿件在不同的高校学报的发表时滞很可能是不同的。
这就要求高校教师要衡量自己的论文水平,以及能够接受的发表时滞等各方面的因素,将稿件投向水平相当的学报。笔者建议,在不影响个人前途的情况下,为求以最快的速度发表,增强写作信心,不妨低选,特别是第一次投稿的高校教师,更宜如此。比如原来想投重点院校的学报可改投普通本科院校的学报。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有基金项目支持的论文。很多学报,包括核心期刊,在征稿简则中都明确指出:有基金资助项目的稿件优先刊用。当然并不是所有有基金项目支持的论文都是好文章,但由这些简则中的说明我们可以看到是否有基金项目的支持,文章得到的待遇还是有区别的。
因此,作者在投稿时就要注意自己的文章是否有基金项目的支持,是校级的还是省级的或是国家级的基金项目,如有基金项目支持就应在投稿时注明,以使自己的研究成果更受北京哪家治白癜风的医院好白癜风能治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