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用什么药膏 http://m.39.net/pf/a_4784987.html全文约字阅读时长:8分钟整理/编辑
韵网君
日前,韵网(全球智能孵化网络WIIN)创始人,首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执行院长,北京创业孵育协会理事长颜振军接受了天使成长营发起人、执行院长,共进社发起人,AC加速器CEO,中关村天使投资联盟秘书长徐勇的在线直播对话。
△徐勇
天使成长营发起人、执行院长,共进社发起人
AC加速器CEO,中关村天使投资联盟秘书长
Part
1
企业家应继续深造?
Q:您的经历很传奇,是学者、官员、创业家也是孵化家,更是社会活动家。为什么有精力做这么多事?这些经历给您带来了哪些沉淀?您觉得什么样的企业家应该读博士、做博士后?▎A:今天我作为一个创业者的身份来和大家来交流,传奇且谈不上,主要还是因为自己本身在职场上的时间长,做过的岗位多,如此而已。当然工作还稍有些跨度,包括在政府、立法机构、企业孵化器等,做什么事可能没那么必然,但有他的偶然性。可说是机缘,有些时候,组织上让咱做,突然有一天要咱不干这个,干别的去,这个东西也是没办法。但客观上会让自己有些变化,你比如说看事,这个角度会有很大的变化。如果你在一个事业单位里,你看孵化器,自己干孵化器,接着到了机关里头作为一个小头目去看,另外到了立法机构再去看,再或者作为一个学者去看,同一件事从不同的角度,会带来很多不同的变化。我本身是学物理出身,后来去学哲学,用这个孵化器的论文,拿了一个哲学的博士学位,接着又去干立法,接触法律相关的事,后又在北大获得政治学博士后,现在是一个经济学的教授,这些东西都是顺势,不同的岗位让你去学习,让你的知识结构发生一些变化。所以我觉得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你去接受它,自然就变成了你的动能。刚才您的问题,企业家要读博士,考进博士后?我觉得这自然是件好事。凡事要看个人需求,比如说有人想去改变一下自己的知识结构,或者说是将现有知识结构做一个升级优化,那就去读个博。再者说是想去改变生活的节奏,咱们都在创业的过程中都体会过不同的酸甜苦辣,都有各自不同的感受。你比如说我干了这几年,想停下来再读个两、三年的博士,改变现有生活节奏从而转向一个新领域。又比如我做软件,要进入一个不太相关的去搞材料,进入一个新领域,用这种方式,拓宽思维。或者说我什么都不想,我就想有个博士头衔,也未尝不可。这些都是构成你去进一步深造的理由。Part
2
为何重视加大基础研究?
Q:在报告里有这样一些提法:“基础研究是科技创新的源头,要健全稳定机制,大幅增加投入,中央本级基础研究支出增长10.6%”。您是如何看待加大对基础的研究?能否介绍下国内基础研究的现状?以及加大基础研究投入是否和我们在一些关键技术上被卡住脖子有关?▎A:基础研究非常重要,咱们刚才提到科学技术、工程产业、基础研究都在什么地方?在科学这个地方。科学研究分几个部分,最前端的就是基础研究,中间是一个应用基础研究,最后才是应用研究,二者中间是一个过渡环节,所以它有基础应用,应用后边就转到技术了。底层这个词儿大家都很熟悉。一个行业的底层技术,最底层的内容在科学里面就是基础研究,你后面很多的东西都是从基础研究生长出来的,你没有基础研究,没有应用研究,就不可能有技术,不可能出产品。
所以基础研究的价值和重要性,是绝毋庸置疑的。这里面有一个很有意思的争论,就是一个国家或者是一个经济体,需不需要很大的力度去做基础研究?基础研究有科学共同体,大家知道基础研究不构成专利,需要很大程度上在全世界范围内是知识共享的。以往这种论点占据了很大的分量,故有的时候就觉得当我是一个国家也可以不做基础研究,别人去做,去开个会,读个期刊,基础研究的东西就来了。接着我们在它的基础上做应用研究,做技术开发,理论上是可行的。但一方面需要用基础研究去聚集人才,另一方面你只存在于文章上,只在他发表的这些研究报告上面,你是得不到的,很多knowhow都在脑子里边。
所以一定要有人去掌握这些基础的东西。现在我们很强调这个基础研究,坦率的说,从年开始,我国科技体制改革,改革是面向经济发展,科技要面向经济,这是一个矫枉过正的一个调整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以往的几十年,我们对基础研究的这一块重视不够,体现在投入不足。现在我们已经补了有一段时间,就说基础研究的投入经费在增加,大概有小10年左右时间。但到了年基础研究在整个RD投入里边所占比例才到6%,6%是什么概念?发达国家这一块基础研究占整个RD投入,比例都在15%以上。我们即使在很用力的增加,但到了现在还远远不够。所以这次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增加技术研究,中央本级的技术研究经费要10%以上的速度来增长。这就是体现了我们对基础研究的重视,但这些费用可能还远远够。估计还要再增加,所以现在你看中央号召有些地方,像北京实验室,国家实验室,深圳鹏城实验室,这些都是在逐步增加,投入到基础研究上去。还有一部分企业,有能力的企业,像华为,很大程度上去做基础研究的事。阿里达摩院实际上也有在做一些底层的技术,涉及到基础方面的事。综合几块,中央政府、地方政府、企业等各方都在投入一些力量去做基础研究,这样我们基础研究的基础就可以打的更牢一些。再者说我们被卡脖子,体现在一方面我们基础研究不够,另一方面就是产业的底层技术不够。我想说学理上的这种基础研究,或者说是政府工作报告里面讲的基础研究,是不能直接解决卡脖子的问题。卡脖子的问题关键在技术层面,技术底层底端的突破,或者是一些工艺上,材料、关键材料的突破,这些东西是我看到的。目前卡脖子的一些东西是要在这些方面去解决,但技术研究对这些东西没有什么用,基础研究如果好,那些未来,别人再卡脖子就难了。所以我说我们现在加强基础研究,是为了未来不被人卡脖子。Part
如何看待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
Q:报告安排十四五时期: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年均增长7%以上、力争投入强度高于“十三五”时期实际。全社会有政府、研究机构、民营企业等很多主体,您在政府部门、行业协会、企业集团等多主体都工作过,您如何看这个安排?推动全社会加大研发投入,有哪些措施和手段?作为普通的创业者,我们是否也能为这个政策做贡献?是否有机会因为重磅投入研发,得到相关政策的支持?
黄峥日前官宣辞去拼多多董事长的职务,他之前已经辞去了CEO,宣布主要会把时间用于研发生命科学及一些底层技术。这些信息对于我们普通创业者而言该如何去解读?
▎A:之前咱们说中国为什么能成世界的创新第一,其中一条就是我们肯砸钱,这个投入还是很重要的。当然还有另外一些问题,如效率、体制、机制的问题,咱暂且先不说。政府工作报告讲到研发经费投入要不低于7%,年均的增长。我觉得这是非常必要的安排,不保证相应的钱,是出不来东西的。7%增长率,我认为国家是下了很大的决心。为什么这么看?年预测GDP的增长是6%,故不低于7%,意味着RD的增长7%高于GDP增长速度。在这给大家介绍一个指标:RD投入强度,RD研究投入强度,这是一个很重要的概念。是什么?你投在RD研究开发上的钱,这些钱数跟国家当年的GDP这两个数的比值就叫做RD投入强度。这个数值用来判断什么?判断随着财富的增加,你研究开发的投入是不是在相应的增加,这是一个很重要的指标。这个指标咱们有多大?目前咱们现在已经不错了,去年是2.4,前年还是2.2,我们增长的速度很快。2.4,是高还是不高?有的人会这么问。我的回答是不够高。纵观国际,美国2.8,日本.26,我们2.4,投入强度还有很大增加的空间,所以要增加,增加当然除了政府有责任,企业也有责任。刚你问到拼多多黄峥这个举动,怎么看?我为之大大的点赞,现在情况不一样了,有这么多牛的公司,华为不用说,人家本就是技术、研发起家,这是它的基因。还有一些公司,实际上也投入了很多。但能不能更多?比如说上万亿企业市值的公司,如果能够拿出1%来就不得了。其实我们这些企业家早就过了财富自由,企业也已经进入了一个非常好的发展阶段,拿出一些钱来去回馈社会。实际上不说回馈社会,就说在整个产业发展里,你自身企业的发展里,如果去投入一些在你的产业前端,这本身就是你自身公司直接受益的。当然像黄峥这样,譬如还有一些企业家,是非常值得令人敬佩的。这些企业家才是真正的世界级的企业家。世界级的企业家在干嘛?他们不光是搞一个伟大的企业,还想着把人类共同的命运,人类共同关心的问题,作为自己关心的问题,自己挣了钱之后投入去干一些事,如将产业升级等,这是真正伟大的企业家。Part
4
大企业的作用?
Q:报告里提及延续执行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75%的政策,将制造业企业加计扣除比例提高到%,用税收优惠的机制激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着力推动企业以创新引领发展。报告的这些提法,和您倡导的这种产业孵化,发挥大企业的作用,非常的契合。我知道年韵网和海尔海创汇共同起草并且发布了全国性的团体标准,叫做大企业共享创业平台,创建运营规范。
就这个问题想请您解读一下,如果企业想申请这个政策,大概需要满足什么样的条件?另外您如何来看待大企业在科技创新,在产业孵化以及在促进创业当中所发挥的作用?
▎A:你问的这个问题非常重要。加计扣除这个东西,咱们刚才讲投入,除了政府投入,企业要投入,政府奖励。政府鼓励创新,鼓励企业增加更多创新的投入,这么些年,政府出了好多政策。这些政策里边我个人觉得实际上最有效果的之一,就是研发费用加计扣除。这个政策也许有些企业家还不是非常熟悉,但我觉得你要去了解,在这我稍微介绍一下:一个企业也就是什么企业都是可以的,你做哪一行以及是不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都不重要,只要是企业就都可以,因为这个政策是零门槛。企业在会计科目里,可以记录到研究开发支出,购买研究开发设备,研究开发人员的工资奖金,研发的费用的外包,这些钱都可以去抵税。注意加计扣除这几个字,不是说你花了钱,如花了10块钱,这10块钱就可以去抵税。当然不是,这是要加计。加多少?就看这个文件里边在政府工作报告里边是75%,最早以往这个政策用了20年,最初是加佳绩,家具是50%,你花10块钱,我给你扣税,按照15块钱给你扣税。最近几年这个数就变成了75%,你花10块钱,你17块5可以作为你的抵税的额度。所以你想,这个政策是非常实惠的,且它没有门槛,很多政策只要有门槛的政策,大多数人享受不到。还有一句话,制造业企业的创新为%,这力度是相当大了,你花10块钱投入到研究开发,花20块钱,甚至可以用20块钱的额度去抵税,所以我说这是个了不得的变化。在此我希望大家可以都去争取,这是零门槛。只要你的会计把账记好,这些费用花在研究开发上就可以。另外徐院刚提到的大企业的作用,这点同样也很重要。我们常常提到创业创新,这就要有一个生态系统,犹如自然界的生态系统,生态系统里边小企业创业者是什么?是小草。大企业是什么?是大树,大企业就是一个创业生态系统里面相当于大树角色的这样一个抉择存在,它有很多的资源,根很深,自然它得到的资源也很多。因为它高,离太阳近,接雨水也容易,所以他相对的资源多,但大企业对一个生态系统里边只有小草的不完善的,对吧?我们讲到生态学里生物的多样性,生物多样性越充分,生态系统越稳定,越有发展的前途。如果生态系统只有一种植物,一种生物,这样的生态系统是及其脆弱的,容易被崩溃的。所以这就要有完善的生态系统,大企业在这里边的价值就更大,它有带动作用,能带动很多的小企业。它的产业链,上下游,特别是它的上游,它的供应商。所以大企业的这种带动作用至关重要。年我们有幸跟海尔海创汇合作,实际上海创汇就是大企业利用的创新平台,既服务于自己的发展战略,又服务于创业和小企业生长,这是一个很好的典范。从年开始启动到现在,他们目前已经是很牛的一个机构。以至于去年总理在6月份亲自到了海创汇去考察做指导,给了非常高的评价。我们有幸跟海创汇一起工作,在海创汇以往的经验的基础之上,一同起草了一个覆盖全国的行业标准,团体标准。大企业如何去做这样的平台,我曾写过一篇文章说过大企业为什么干这种创业?这种创业创新的平台,有几个好处,利用这个平台去寻找自己的第二增长曲线,去实施企业的开放创新,丰富自己的产业生态系统。一个大企业离不开小企业,你去找新的供应商,或者去找投资并购的对象、平台、聚拢这些企业,然后就去看,去找,去评价他们之间发生的关联。这里更高效的方式就是找到你想去发生关联性,或者生意、或者并购等,所以大企业本身因为这个平台是服务于自己的发展战略,比如海尔。而海尔用海创汇做什么?海尔海创汇是在一个整体之上,帮助内部的创业者去创业。在战略上是在海尔从一个传统的家电制造商转向一个生态系统提供商。这个过程里边,平台化的过程中,他是个尖兵,也是一个推动作用。小米生态链是做什么?是投了个企业去占领物联网的市场。所以这个东西本身大企业是受益的,大企业在建这样的平台是主观为自己,客观为别人。大企业首先要愿意去干,我很期待如果中国有个类似海创汇,小米生态链这样的大企业去做这种创业孵化的平台,中国的孵化器绝对会是全世界最强。强是为了什么?是为了中国的创业成功率更高。Part
5
如何理解“纵深推进”?
Q:政府报告指出:“运用市场化机制激励企业创新,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鼓励领军企业组建创新联合体,拓展产学研用融合通道,健全科技成果产权激励机制,完善创业投资监管体制和发展政策,纵深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对于这段话,您如何解读?如何理解“纵深推进”?▎A:双创指的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咱们从年开始推进双创,6年多时间在总理倡导下全国铺开,对中国的发展起了极大的作用。双创的第一个重大作用是对文化的改变。它改变了全社会对创业的看法。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把创业作为人生选择的重要选项。创业从社会文化的边缘走到了聚光灯下,这在此前是不可想象的。第二个重大作用是形成了创业浪潮,促进了经济的发展。每天有个企业诞生,为中国经济夯实了基础。但是,我们目前总提的双创事实上是“单创”,大家主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