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原题:绍兴与会计三题
娄国忠
会计,源于会稽
在现代汉语中,“会”有两个读音,即“huì”和“kuài”,但绝大多数情况下读“huì”,读“kuài”只在“会计”及与此意思相关的极少数词中。我们绍兴古称会稽,绍兴还有座文化名山叫会稽山,但很多人不知道,“会稽”应该读成“kuàijī”,而不是我们通常所认为的“huìjī”。
这是为什么呢?“会稽”是否与“会计”有关系呢?
查汉司马迁所著《史记》,在《夏本纪》里有这样的记载:“自虞夏时,贡赋备矣。或言禹会诸侯江南,计功而崩,因葬焉,命曰会稽。会稽者,会计也。”这一段话的意思是说,从虞舜、夏禹时代开始,进贡纳赋的规定已经完备。有人说禹在江南汇聚诸侯,在考核诸侯功绩时突然死去,就葬在那里了,所以把埋葬禹的山改名为会稽山。会稽,就是会计,会合考核的意思。由此看来,“会稽”与我们今天所说的“会计”的意思确实有相关之处,所以读音几乎相同,“会计”读“kuàijì”,“会稽”读“kuàijī”,只相差一个声调。
南北朝宋裴骃在对《史记》所作的《集解》中,对司马迁上面这段话作了这样的注解,根据《越传》,禹到越地,上了苗山,会集诸侯,大会计,对有德的晋爵,有功的分封,因而把苗山更名为会稽山。历代的史籍和地理志都对会稽山作了基本雷同的说明。东汉袁康、吴平《越绝书·记地传》载:“禹始也,忧民救水,到大越,上茅山,大会计,爵有德,封有功,更名茅山曰会稽。”东汉赵晔《吴越春秋》记载得更为详细一些:“禹巡天下归,还越会稽,修国之道,以会计名山。”又曰:“禹巡天下归,还大越,登茅山,以朝四方群臣,观中州诸侯。防风后至,斩以徇众,示天下悉以臣属也。乃大会计治国之道,更名茅山曰会稽。”即使是现代出版的《辞海》,关于“会稽山”的条目也是这样表述的:“会稽山,在浙江省中部绍兴、嵊县、诸暨、东阳间……相传夏禹至苗山,大会诸侯,计功封爵,始名会稽,即会计之意。”上述这些表述,虽版本不同,但基本说明了“会稽”与“会计”之间的渊源。
我们可以设想一下:大禹在会稽山大会诸侯时,万国来朝。当时,万国都带来了贡品,肯定要进行计算了,这应该是离不开会计的,而且论功行赏,进行绩效考核,还涉及到了管理会计的内容,至于防风氏来迟了,被大禹斩杀,可以说是严肃了财经法纪。会稽,会计也。从目前已有的史料来看,还没有比这更早能说明会计起源的。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大禹是会计的始祖,会稽山是会计的发源地,并无不妥。
台湾著名国学大师南怀瑾应邀在上海国家会计学院作《大会计》的演讲时曾说:“我们研究全世界的会计,是中国人开始的,是大禹开始的……”“绍兴的会稽山,原来叫做茅山,因为大禹当初召集了全国的诸侯来,‘大会计,爵有德,封有功,更名茅山曰会稽,会稽者,会计也’,所以‘会计’两个字是这样来的。”“大禹到绍兴来,创立了会计制度……你们学会计可以把他放得大大地供起来,我们的祖师就是这个大禹。一点也没有错,大会计就是这样来的。现在倒推回去是四千多年以前,会计在绍兴这里开始的,那时西方文化还没有会计,还谈不上……”“大禹四千多年以前就有会计的范围了,他创了大会计以后,今天有这里的会计学院。”
确实,会稽山乃是华夏数千年文明史上一个重要标志,是华夏历史长河中一座会计的丰碑,是世界会计文化的源头。但由于历史久远,了解这段渊源的人不多了。
一札捕衙,清光绪24年,绍兴师爷所写手稿
钱谷师爷:明清时期的“中国会计”
师爷,是地方官署中的主管官吏(主官)聘请的帮助自己处理刑名、钱谷、文牍等事务的无官职的佐理人员。明清时期,特别是清代,绍兴籍的师爷遍布全国各地大大小小的衙门,在中国封建统治机构中活跃了三百余年,并催生出独特的师爷文化。“绍兴师爷”也由一个对绍兴籍师爷的专门称谓而辗转成为对一般师爷的统称。
绍兴师爷依其所承担的事务不同,一般分为刑名师爷、钱谷师爷、书启师爷、挂号师爷、征比师爷五类。如果按我们现在的专业分工来对照,钱谷师爷其实就是当时的会计。台湾著名国学大师南怀瑾在上海国家会计学院所作的题为《大会计》的演讲中,就将钱谷师爷称为“官府的帐房”,形象地说明了师爷与会计的关系。
明清时期虽还未产生会计制度,但财税已是考量一个地方的行政官员政绩的重要方面。每一任行政官吏的任卸,都必须办理接收移交、制造四柱清册,盘查核实帐目,而盘查核实帐目只有依靠平时的收支记载,不仅手续繁复,其中还包含了许多陈规陋习、“江湖规矩”。钱谷师爷就是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受聘帮助主官处理这些财政税收事务的专门人员。据清潘杓灿《未信编》等书记载,钱谷师爷的最主要业务有清钱粮,造交盘,发兑支,查余粮,核税契等项。由此可见,他们所承担的主要职责职能,相当于现代政府职能中财政、税务部门的职能,他们的工作性质,与我们现在的会计是差不多的。
受托责任是会计学上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是一种普遍的经济关系,也是一种普遍的、动态的社会关系。委托人将资财的经营管理权授予受托人,受托人接受托付后即应承担所托付的责任,这种责任就是受托责任。绍兴师爷与主官之间建立雇佣关系,而会计作为现代企业的重要管理人员与企业投资者也要建立雇佣关系,两者在受托责任上具有实质上的非常相似性。明清时期的师爷不是公务员,他们没有朝廷的正式编制,其身份国家是不予承认的,其幕友的地位与身份是依托于主官对其的委托,亦即主官个人聘用师爷,个人支付薪资。师爷受雇于主官,凭的是一纸聘书,而会计受雇于企业,凭的是一份合同,两者体现的都是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遵守的都是契约精神。
俗话说,行有行规,道有道规。任何职业都有自己的职业准则。师爷这一行业也有它自己的职业道德,也就是他们所说的幕道,归结起来主要有五条:第一,“立心要正”,就是必须心存正直,做事不存私心;第二,要“尽心尽责”,从公而言,师爷是为国家做事;从私而言,是为主官效力,于公于私都应该忠心耿耿。第三,要“尽官敢言”,即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只要是有利于公事有利于主官,不管对方愿不愿听,都要敢说。第四,要“勤事慎事”,不但要勤于办事,不偷懒,而且要审慎从事,不草率下结论。第五,就是“不合则去”,如果主官不听劝告,执意做贪赃枉法之事,就不能与之同流合污,应该拂袖而去。这是最重要的一条。张廷骧在《入幕须知·赘言十则》中说:“若平时重任司阍及偏听官亲,视幕中之友不过办案书吏,则贤者当见几而作,勿贻恋栈之讥也。”意为师爷若是得不到幕主的尊重,那么就决不恋位,应马上辞职。鲁迅也曾经为绍兴师爷说过这样的话:“我们绍兴师爷的箱子里总放着回家的盘缠。”“合则留,吾故无负于人;不合则去,吾自无咎于己”,这是绍兴师爷傲岸自尊的骨气和胆气。这五条,是绍兴师爷立足于明清官场几百年不倒的最根本的重要职业准则。这些准则,与现代会计制度中所倡导的遵纪守法,恪尽职守,坚持原则,公正廉明,不做假帐等会计的职业道德是一脉相承的。
娄尔行
“中国当代会计学泰斗”娄尔行
娄尔行(—),祖籍浙江绍兴,出生于苏州。著名会计学家和教育家,新中国会计学科体系主要创始人,新中国第一批会计学博士生导师之一,为推动中国会计理论和会计教学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在国内外会计界享有很高声誉,被誉为“中国当代会计学泰斗”。
娄尔行—年就读于国立上海商学院会计系,师从会计学著名学者安绍芸,连续四年成绩第一。年赴美国密歇根大学企业管理研究生院深造,主修会计,师从现代会计理论先驱——裴登教授(W.A.Paton)。年6月毕业,获企业管理硕士学位(MBA)。学成回国后,他立志报效祖国。年至年先后在国立上海商学院、私立光华大学、国立上海临时大学任讲师、副教授和教授。年秋,因拒绝南京汪伪政权的所谓教师登记,辞去光华大学授课职位。年起,先后在上海商学院、上海社会科学院、复旦大学和上海财经学院(现上海财经大学)任教授,并担任上海财经大学会计学系主任、名誉系主任。
他毕生从事会计学研究工作,撰编了大量的论文、专著和教材,著述宏富,见解精深,影响深远。与人共同撰文率先提出建立会计理论体系的设想。年出版了第一本著作《成本会计学》,50年代中期主编出版了《工业会计学》。年,他率先组团与美国学者开展中美比较会计研究。年主编出版了《资本主义企业财务会计》,第一次系统全面地向国内会计界介绍了西方会计学中具有代表性的基本理论和实务,对我国会计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同年主编出版了《基础会计》,明确了会计“参与经营决策”和“确保合理分配”等职能,深入探究会计本质,对我国以往受苏联影响的传统会计原理和教材体系作出了重大改革。年,受国家审计署委托,总结几十年来审计学研究成果,主编出版了《审计学概论》,荣列年度十大中文畅销书之一。同年,他率上海财经大学会计系部分教师与美国学者合作出版了用英文撰写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与审计》,这是建国以来第一部系统阐述中国会计和审计历史、现状及制度的英文版学术著作,成为国际会计界了解中国会计的一个窗口。多次代表中国政府出席联合国政府间经济、会计会议,在推动中国会计走向世界和加深中西相互了解方面成就显著。他通过毕生不懈的追求和探索,形成了自己的会计学术思想体系,集中体现在《会计审计理论探索》一书中。
他长期坚守在教学岗位,积极推动并亲历亲行会计教学教育改革,推广现代实证和定量研究,为新中国会计教学研究和会计人才培养做出了开创性贡献。年,针对当时我国会计专业设置过细、知识面过窄的现状,提出了“扩大知识面,培养广博而专精的人才”的指导思想,并重新设置会计课程体系。在他的领导下,年,上海财经大学会计学系被评为全国财税系统先进集体,年由国家教委批准确定为全国会计学唯一的重点学科点。年,他以77岁高龄,带领会计学系教师开展又一轮以教材体系建设为重点的教学改革,原来的核心教材根据新形势的要求进行了扩充和修改,并增加了财务管理和电算化会计的内容,形成了一套全新的会计系列教材。教改成果得到财政部和国家教委的高度肯定,并在财经高等院校中推广。他发起创立了中国本土高等财经院校中第一家会计师事务所——上海大华会计师事务所,希望用自己的专业会计技能服务国家建设,并出任首任董事长,开启了大华人专业报国的征途,“大华”也在一段时间内成为中国本土规模最大、最有影响力的会计师事务所。他倾其毕生的才智和心血培养人才,积极奖掖后学,鼓励后来居上,扶持年轻人担任教学、科研的领导和学科带头人,带出了一批在会计界颇有影响的中青年会计学者:汤云为、张为国、吴艳鹏、周忠惠、陈信元、孙铮、张鸣、章国富等。
晚年的娄尔行患上了帕金森病,即使是在被病魔折磨的双手不住颤抖的情况下,也依然笔耕不辍。手写不动了,脑子还在思考着中国会计的未来。在去世前,他还断言:“21世纪世界会计发展面临的新问题,将由中国来提出;怎样来解决这些会计学难题,也将由中国的会计学界来回答。中国会计理论研究工作者要具有‘世纪意识’,就是有意识地报效祖国,使中国的会计事业面貌一新……”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