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媒体的治理效应一直是国内外研究的热点问题。基于经济人寻租的视角,本文以-年的A股IPO公司为样本,实证考察了媒体在我国IPO市场中监督作用的发挥。研究发现:(1)发行公司的寻租行为明显增加了正面报道量、减少了负面报道量进而增强了媒体有利报道倾向;(2)业绩不佳的公司寻租增加了正面报道量,而业绩较好的公司寻租则减少了负面报道量,媒体对国企的寻租活动存在明显的正面报道偏好;(3)媒体正面报道越多,IPO后长期回报率越低、未来财务业绩越差、公司价值越低,可见媒体对上市公司的正面报道倾向并不意味着上市公司的高质量。研究结果表明,IPO市场中,作为外部监督机制的第三方媒体并未起到甄别上市公司质量、提高IPO市场资源配置效率的积极作用,媒体在IPO市场中并没有发挥有效的监督作用。
关键词:媒体监督;IPO市场;寻租;上市质量
新闻媒体在IPO市场中发挥了监督作用吗?——基于经济人寻租的视角
赵梅(南开大学)
吴艳玲(西南财经大学)
姚颐(南开大学)
近年来,国内首次公开募股(IPO)市场乱象频发,发行公司、保荐人、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财经公关公司等利益相关方组成了一条完整的IPO产业链,各家关系错综复杂,成为驾驭IPO的中坚力量,牵一发而动全身。在IPO发行审核流程中,作为信息发布和传播的重要中介,媒体担任着最基本的强制信息披露载体的角色。尤其是年IPO公司预先披露制度的实施极大激发了媒体对IPO公司的监督热情。媒体监督对于识别劣质公司、确保上市公司的高质量进而维护IPO市场的有效运行起着重要作用。然而,与国外成熟的媒体市场和完善的法律运行机制相比,我国媒体治理作用发挥的外部环境还有待完善。竞争性市场和相关法律制度的缺失使得媒体独立、客观、公正的立场受到严重挑战,并极有可能诱发媒体与被报道公司之间的利益输送活动。据京华时报报道,21世纪网自年4月起已与多家IPO企业、上市公司建立合作关系,通过夸大正面事实或掩盖负面问题进行“正面报道”,收取每家企业20万至30万的“保护费”,金额高达数亿元。
根据寻租理论,权力机构的无意创租、被动创租和主动创租会使经济中产生巨额租金,经济人将通过各种手段从权力机构处获取某种垄断特权,进而取得直接的非生产性利润。那么,在理性经济人和自利行为原则驱动下,在企业中不持有直接经济利益的独立第三方媒体到底有没有被拟上市公司所俘获,成为助其上市的推手(媒体的被动设租)抑或威胁IPO公司收取高额的“保护费”(媒体的主动设租)呢?
基于经济人寻租的视角,在构建IPO公司与媒体寻租活动逻辑关系的基础上,我们以-年的A股IPO公司为样本,实证考察了媒体在我国IPO市场中监督作用的发挥。研究发现,发行公司的寻租行为明显增强了IPO前一年的媒体有利报道倾向;业绩不佳的公司寻租增加了正面报道量,而业绩较好的公司寻租则减少了负面报道量;相比非国有企业,面对国企的寻租,媒体更倾向发布积极口吻的报道。进一步研究表明,媒体的有利报道并不意味着上市的高质量,媒体越倾向于对IPO公司进行积极口吻的报道,其上市后长期回报率越低、财务业绩越差、公司价值越低,即上市质量越差。究其原因可能是出于自利动机和违规成本的考虑,媒体被发行公司俘获或主动向利益相关方设租。可见,IPO市场中媒体并未起到甄别上市公司质量、提高IPO市场资源配置效率的积极作用,国内媒体在信息发布与传播方面的独立性和客观性有待进一步提高。我们的研究将为监管部门规范媒体市场、完善相关新闻立法以及合理引导新闻媒体的健康发展提供一定的经验证据。
点击此处,即可查看论文原文,同时欢迎各位读者留言!
附本文题录:
赵梅,吴艳玲,姚颐..新闻媒体在IPO市场中发挥了监督作用吗?——基于经济人寻租的视角[J].经济评论,5:91-.
赵梅、吴艳玲、姚颐,:《新闻媒体在IPO市场中发挥了监督作用吗?——基于经济人寻租的视角》,《经济评论》第5期,第91-页。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