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我心中的葛老师

白癜风专家郑华国 http://www.yidingxuansz.com/zjdy/

这一组是先生弟子的文字,

描述他们记忆中的先生。

也欢迎各界朋友赐文,

讲述您和先生往来的点滴。

一经采用,

即寄赠本次“厦大家澍百年辉映”纪念活动的部分纪念品。

老师与我

我心中的葛老师

李文级博士生

“恩师难忘,人生典范。厦大的老师为我们传道授业,更是我们生命中的贵人和榜样。就如我的恩师葛家澍教授,不仅是中国会计学的泰斗,奠定了厦大在会计学界的领军地位,更拥有高尚的品格,立德树人、桃李芬芳。”这是我在年6月23日“厦门大学届毕业典礼”作为校友代表在致辞中的一段话,也是我的心声。

第一次见葛老师,是在年9月的一天。我作为一名新生,有幸聆听时任厦门大学经济学院院长葛老师的教诲。对于尚在会计学殿堂门外窥探、认知尚被师兄师姐们所左右的我来说,葛老师充满了传奇和神秘,在我心里只有两个字,那就是“仰慕”。第一次近距离接触葛老师,是到了年的秋冬。我作为班干部、优秀学生和体格比较强壮者,幸福地当了回“壮丁”,去帮助葛老师搬家(从凌峰搬到敬贤),那是件让同学羡慕、让自己骄傲的“苦”差,后来证明它成了影响我人生的一件美差。对于那次搬家,印象最深刻的除了葛老师及师母的平易近人外,那就是书了,一捆捆、一箱箱,所谓的搬家,其实就是搬书,好像是在给新华书店搬场一样。而占据着新书房整面墙的巨大书架让我深受震撼。震撼之余,我心里也朦朦胧胧地泛起一丝野心和憧憬,那就是将来要成为葛老师的学生!那次搬家还在我这个来自鲁西南的穷学生心里种下了对书房的浓浓情结,后来在我狭小的婚房里,最大最好的房间被做成了书房,家中最贵重的家具则是太太亲手设计的多层书橱;再后来,家搬了一次次,房子越来越大,而那书橱却相伴至今。在师从葛老师后,我又参加过一次他的搬家,不过主要是指挥着师弟们干活了!

后因机缘,我成了师母在中国人民银行厦门市中心支行的同事。而我师从葛老师的圆梦则是到了年,我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厦门大学会计系硕士研究生,并令人羡慕地成了葛老师指导的学生。硕士三年,对单位我是全职员工,对学校我是在校学生,每天往返于单位和学校之间,日夜奔波、全年无休,异常辛苦,是葛老师和师母的鼓励和关爱让我选择了坚持,并以优秀论文毕业。年,我考取了葛老师的博士生,并由此有幸得到葛老师的直接教诲。博士期间的学习是紧张而愉快的,事过多年,在脑海深处我依然会时常回放起与杜兴强、徐珊、熊建益等一众同学围聚在恩师身旁听他精彩授课的那一幕幕情景,依然会时常回放恩师在论文指导中的一次次讨论和修改。当然,也依然会时常回味起师母为我们精心准备的那些美味点心(肉粽、汉堡、烧卖……)!说到师母,就必须多讲两句。在成功的葛老师背后,师母不仅伟大而且同样成功。师母曾是人民银行的老处长和金融界元老,享有厦门金融系统“五朵金花”之称的美誉,是一位多才多艺、博学睿智的长者,同时,她又以母亲般的慈爱赢得了所有弟子们的爱戴。

葛老师对我博士论文《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管理及贷款的会计问题研究》一文的修改截图

恩师和师母在他们的钻石婚姻里历经峥嵘岁月,但他们以言传身教为所有弟子们树立了生活的典范。在厦门生活的十多年里,两位慈爱的老人无微不至地关怀和照顾着我及我太太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并成为我们在这第二故乡的至亲之人。还清晰地记得,在我和太太的婚礼上,葛老师代表我的长辈发表了热情洋溢的祝词。显然,祝词经过葛老师非常精心的准备,既体现了他严谨的学术风格,也极具幽默风趣;不过祝词有点长,害得师母在旁边不断地拉葛老师的袖子,以提醒他注意时间,而葛老师依然像在讲课一样滔滔不绝,逗得嘉宾们都哈哈大笑。此事多次被师母提起,成为一段佳话。类似父母般亲情的记忆举不胜举,所以在我们的心目中,两位老人是师长,更是家长。而且,这种家长般的关爱从我和我太太延续到了我们的下一代。在我太太怀孕之初,师母就十分神奇地预言了是个女孩,已经忘记师母预言的“科学”依据,只记得当时开玩笑说,师母知道我喜欢女孩,她也知道葛老师喜欢女孩,葛老师多次说希望有我太太这样一个女儿。而事实上,葛老师和师母也把每一位学生都视同儿女,葛门也就像一个大家庭,无论葛老师和师母在与不在,弟子们都彼此互相关心,互相帮助,亲如兄弟姐妹。

年,两位老人在弟子们一再邀请下来到他们喜欢的上海小住,我带着顽皮可爱的女儿陪伴他们,葛老师抚摸着小姑娘的头说,古人有名字,还有号,我看你就叫“冠男”吧!长大后的“冠男”性格外向,爱好长跑、篮球、网球等各项体育运动,还作为高中女子越野队队长获得地区团队冠军,真正地冠男啦!每逢假期,“回厦门”成了小姑娘的计划之一,而探望葛老师和师母也自然是最主要的目的。

说起上海之行,葛老师和师母有着深厚的家乡情结,并把它们寄托在对家乡美食的热爱上。记得,在上海的几天里,我和若山师兄、林燕师姐等陪两位老人去了扬州饭店等几家特色饭店,品尝有代表性的淮扬菜和本帮菜,老人对许多菜的做法和典故娓娓道来,充满了浓浓的家乡情。葛老师特别喜欢吃江浙的小吃,比如说臭豆腐,葛老师说要把发青长毛的臭豆腐蒸着吃才香。我年来上海工作后,有几次就是一早跑到上海的菜市场,找那种只有菜市场才有的臭豆腐带回厦门。放上冰块,小心地带在身边,以免被挤压,不过尽管包得很严实,但在飞机上还是难免有味道,所以每次都要向空姐做些解释。

记忆中的故事还有许多许多……

再长的篇幅都不足以描绘出我心目中的葛老师。在我心中,恩师的学术思想是如此的博大精深和富有开创性,恩师的思维是如此的严密和敏捷,恩师的治学精神是如此的严谨和科学,恩师的胸襟是如此的坦荡和宽广,恩师对于中国会计改革和会计发展的贡献是如此的卓著无比!

再华丽的辞藻都不足以表达我心中对葛老师的感激之情。恩师给予我的是汲取不尽的知识源泉,恩师给予我的是受之不尽的精神教化,恩师给予我的是人生轨迹的改变,恩师给予我的是新的“生命”!

年11月24日下午,我匆匆赶回厦门。天下着连绵的雨,我探望完病危中的葛老师后,到老师家中看望师母,师母正心情沉重,不肯吃晚饭,医院看看葛老师,我们劝说太晚了,而且下着雨,是不是明天再去?师母表现出少有的坚持。陪师母走进ICU病房,昏迷中的葛老师面容安宁。师母拉起葛老师的手,呼唤道:家澍,家澍,我是静安,我是静安,我来看你了……师母的呼唤一声声,泪水已经湿润了我的眼睛。师母说:你们看,你们看,葛老师的眼皮在动,他知道我来了,他听到我叫他了……

几个小时后,25日的凌晨四时左右,我的手机响了,是刘峰师兄的信息:我们敬爱的葛老师走了……我的眼前一片模糊。

年3月23日凌晨,师母和葛老师在天堂相见!从此,我失去了两位世间至爱的亲人!。

值此恩师百年华诞,愿葛老师和师母在天堂幸福!今生来世,我永远是您的学生,您永远是我的亲人!

师生合影

-END-

标题

我心中的葛老师

李文

往期回顾

杜兴强

殷殷似友亲

刘玉廷

我的导师

胡振超

一个有意义的任务

卢联生

儒者之风典范长存

任永平

记忆恩师点滴

刘杰

忆葛老师二三事

李翔华

恩重如山

范永武

大师虽已逝文章传千古

程春晖

点滴教诲汇成海

项有志

师道永传,师恩难忘

桑士俊

我与恩师二三事

陈光

怀念我的导师葛家澍教授

刘宗柳

葛老师鲜为人知的一点小秘密

林斌

学高为师德高为范

邓传洲

忆葛老师

李建发

行为世范

李少波

仰望大师的日子

方荣义

难忘恩师

庄世虹

我的老师

刘峰

仁慈·睿智·宽厚

陈玮

纪念恩师葛家澍先生

何凡

高山仰止师恩如海

黄世忠

引导我求学治学择业的恩师

陈少华

怀念我教师生涯的引路人

李瑞华

往事忆恩师

林燕

敬爱的葛老师,您一直在我心里

魏明海

一生的全人教育导师

苏锡嘉

一生耕耘在厦大

曲晓辉

师承——忆恩师葛家澍教授

李若山

师恩如山

洪永淼

纪念葛家澍教授诞辰周年

李松玉

忆导师

林志军

追忆恩师

我的父亲

葛家澍先生门墙桃李录

葛家澍先生年谱

先生在厦大(一)

先生在厦大(二)

先生在厦大(三)

先生在厦大(四)

先生在厦大(五)

先生在厦大(六)

先生在厦大(七)

少年家澍(一)

少年家澍(二)

少年家澍(三)

少年家澍(四)

少年家澍(五)

少年家澍(六)

葛家澍教授学术思想研究

纪念葛家澍教授诞辰周年

“百年家澍”系列学术活动第一讲

“百年家澍”系列学术活动第二讲

“百年家澍”系列学术活动第三讲

“百年家澍”系列学术活动第四讲

“百年家澍”系列学术活动第五讲

“百年家澍”系列学术活动第六讲

“百年家澍”系列学术活动第七讲

葛家澍教授百年诞辰学术讲座系列之二/之三

葛家澍教授百年诞辰学术讲座系列之四/之五/之六/之七

“厦大家澍百年辉映”葛家澍教授学术思想讨论会在我校隆重召开

“厦大家澍百年辉映”葛家澍先生百年诞辰纪念活动圆满举行

“厦大家澍百年辉映”:葛家澍教授百年诞辰纪念活动

厦大家澍百年辉映

澍雨杏风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weidadezzz.com/kltl/839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