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报名人数九年来首降,就业焦虑和迷茫少

根治白癜风什么方法好 https://m.39.net/pf/a_6329464.html

□淄博日报/淄博晚报/博览新闻

记者李细雨

02:17

(视频制作记者李细雨于谦)

冬日的清晨,室外寒风阵阵,让人禁不住打个寒颤。

上午8时,在淄博市图书馆门口,排队等候的年轻人已经有十多人。每个人都穿着厚外套或者羽绒服,背着书包,提着保温杯。阳光洒在他们的脸上,是青春的样子。

这些早上在图书馆排队的年轻人都有一个共同的目标,去图书馆的自习室抢座。抢到座位后,会立刻掏出考公或是考研的教材,开始一天长达近10小时的学习。

考研报名人数九年来首降,从“越难越爱”到回归理性?

11月24日,记者走近图书馆备考的年轻人,倾听他们为什么选择考研考公,他们备考过程中承受的压力,他们的内心世界。

“以后我想当记者,实现新闻理想。”正在市图书馆二楼看新传网课的王莹告诉记者,她今年二战,备考江西师范大学的新闻与传播专硕。“太难了,太卷了。备考过半,常常深感竞争激烈。但是,既然选择了考研,就和别人‘卷’到底吧。”面庞清秀的她很坚定。

“选择考研更多是受到就业压力的影响。我考取了中职教师资格证,淄博发布的中职教师招聘要求研究生学历,军队文职则要求双一流的学历。”一战考研的张同学,也是早上图书馆排队大军的一员。“为了省时间,中午不吃饭,一天能学11个小时。”

在图书馆二楼走廊背书的刘真,正在备考淄博事业编。毕业工作9个月后,她在2个月前选择辞职备考。“之前在美术培训机构上班,父母经常在我耳边念叨工作不稳定。”

全职备考后,刘真也经常感觉迷茫。“父母支持但也帮不了太多,还是要靠自己。不确定能不能考上,淄博的岗位很少,大家也都很卷。考不上也不知道自己之后要找什么工作。”

数字显示,届高校毕业生达到万,再创历史新高。考公考研已经成为毕业生就业的两大重要选项。但事实上,这样的选择并不轻松。11月22日,“考研万人报名”登上热搜,报名人数较上年下降36万,这是自年考研人数连增8年后的首次下降。与此同时,根据中公教育的最新统计,年国考报名人数高达万,较去年同期新增41万人,创下历史新高。

“目前我国就业人数、技能水平和就业环境的不平衡,让高校毕业生面临较大的就业压力。”淄博阳光尚品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负责人孙凤分析,大学扩招带来就业人数增加,行业形势和社会环境波动较大,大学生能力与工作岗位需求之间存在差距,考研可以在就业竞争中加分不少,同时体制内的稳定工作优越性也不少,让年轻人对考研考编“越难越爱”。在她看来,年考研报名人数9年来出现首降,显示考生报考正在趋于理性。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认为,考研报名人数减少背后有几个因素,主要影响因素还是就业。当前形势下,更多学生对就业的价值追求远高于考研,这就可以解释考研报考人数降低了,而考公人数却大幅度上涨。

“上岸”后的生活是你所期待的吗?

“读研希望获得更丰富的认知”“有一份朝九晚五的稳定工作就很满足了”“下班时间可以继续画画、再报个瑜伽班”……

这是备考年轻人对“上岸”后生活的美好期待。

真正“上岸”后的生活是怎样的?是大家所期待的吗?

最近,“读研难还是考研难”“女生读研两个月诉说氛围像围城”等话题成为社交媒体的热搜。#拥有教师编制的他们后悔了##不敢辞职的公务员#等话题在之前也引发热议。

“上岸”后的年轻人内心的真实感受如何?

王同学是一名某高校的文科研究生。读研后,压力并没有减少多少。“周围人考博、参加社会实践、发文章,非常拼。”

理工科的研究生则反映会面临更大的科研压力。在项目卡脖子阶段,会阶段性心情不好。与本科阶段相比,人际交往相对封闭。“一些科研困难,很难找到人帮助解决。”

从事乡镇公务员工作一年的小飞,毕业时对工作的选择比较迷茫,看到身边人备考公务员,自己也报了名。“之前很少接触乡镇。没想到会有那么多加班。”和她想象的体制内生活不太一样,因为乡镇突击检查多,周末或者下班前会突然接到工作通知。“安排好的个人计划,因为加班打乱,会很崩溃。”

“各行各业都会存在一些内部要求,进入到新的环境,感受到压力也很正常。”孙凤分析,之所以大家会感觉“上岸”后的生活并不如想象的美好,主要还是信息不对称的原因。“多数人基于一些碎片化的信息提炼出上岸后的‘美好’的表象,对真实的科研或者行业场景缺乏了解。考研成功或者进入体制内工作就会产生一种割裂,面临一些意想不到的压力。”

另一位职场咨询师建议,年轻人在做出重大学业和职业选择前,可以求助专业机构和专业数据系统,对个人职业规划进行科学分析排序。“上岸”后,也要坚持长期主义。“要以积极的心态面对当下的烦恼或压力,在积极正面的心态支持下努力实现学习能力与职业能力的提升。在全方位能力提升过程中,多倾听内心的真实声音,坚持个人的兴趣爱好,为应对学业和事业压力提供心理支撑。”

人生是旷野,可以有多种方向,学会在压力中成长

从大环境分析,年轻人的就业压力一段时间内不会变小。

采访中,不少就业一年或者毕业后备考的年轻人提到,对自己专业的就业信息了解不全面,对就业选择方向仍感迷茫。

“社会需要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同时也需要为年轻人提供更顺畅的各行业信息咨询。学校可以把相关就业政策、招聘机会宣传到每一位同学。让他们多渠道了解自己的就业方向。比如考公大类有很多类别,不特意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weidadezzz.com/klnr/1270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