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导言
1.1本文的目的、性质、作用
毕业论文是MBA学习的最后一个大环节。本人指导、评审、答辩了许多MBA毕业论文(以下简称论文)以后,发现许多共通性问题。为提高效率,想到干脆整理一个文件,以后就更方便了。说得高大上一点,这是“知识管理”的一种形式。
本文仅为一家之言,不足为据,更不代表任何单位的观点。只是尽我所能,谈点肺腑之言。或多或少,能够帮助MBA同学绕过一些坑。
有个资料值得推荐一下。麦肯锡公司的第一位女性咨询顾问明托写了一本书,叫做《金字塔原理——思考、表达和解决问题的逻辑》。还有配套的PPT。如果你在逻辑方面比较自信,算我没说。如果没什么时间,也可以看看PPT。如果底气不够,又愿意真正花力气提高一下,就可以买书来啃了。这本书的要点是:思想是有层次的,即纵向关系,要以上统下,自上而下表达、自下而上思考;在同一层次即横向关系中,要么是归纳推理,要么是演绎推理;归纳推理的顺序有三种,即时间顺序、结构顺序和程度顺序。
做研究时,大学者都会犯一些简单的错。不信?可以看一本书:《简单统计学——如何轻松识破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作者是耶鲁大学的加里·史密斯。论文中常见的逻辑毛病,书里大多有涉及。比如,用财务指标衡量并购绩效,属于错误归因;企业估值、项目投资评价等涉及的预计销售增长率,属于轻率的趋势外推。
1.本文的结构、范围
先说心态,正心明义,再说技巧,欲善其器。前者为道,后者为术。在“术”的层面,依次讨论选题、开题、写作,和最后的论文评审、答辩环节。
、论文写作的态度为了写这篇文章,特意在网上搜了一下“MBA毕业论文”。结果,度娘显示的最靠前的几个,都是“枪手”网站,还自我吹嘘“十年经验、信誉保障”!可是,这样真的好吗?这么多网站这么大张旗鼓、明目张胆的“揽活”,可以推论,客户群应该不在少数。
实话实说,我也遇到过严重疑似找人帮写的论文。只是没有捅破而已。关键是,你自以为高明,从头到尾愚弄了若干老师,其实只不过自欺欺人,掩耳盗铃,愚弄自己。
有人如此,不代表你也可以如此。不同学校的要求不一样,不同老师的指导力度也不一样。更不能因为有人犯规就以为犯规有理了。有人闯红灯没事,不代表你就可以随意闯。所以,我们的第一个原则是:坚守底线。
底线是什么?老老实实做点事,不弄虚作假;水平有高低,但务必尽力而为,即便不够优秀,至少要符合基本要求,能够过关。成为大侠之前的郭靖,能赢得蓉儿的芳心,靠的不是武功,而是人品。看起来轻松的投机取巧,可得逞一时,但长期却会一无所成。看起来傻傻的脚踏实地,反而可以日积月累,以勤补拙。《功夫熊猫》里,龟大师是超厉害的。
有句说滥了的话,还是要说:态度决定一切。说点新鲜的:“人品决定作品,品行决定品质”。每次评审论文、答辩论文,最痛苦的就是感觉不断被挑战底线。遇到不合格的,想毙掉又残忍,不毙掉又难忍。如果能早点发现问题并改掉,总比到最后才推倒重来要好吧。当我对你说“不”的时候,请相信,我是不得已的。从开题导师签字开始,到开题答辩、查重、匿名评审、答辩,真的要“过五关斩六将”。如果不想步步惊心,就必须尽早下大力气、花真功夫。
有的老师就是刀子嘴豆腐心,高高举起、轻轻放下。久而久之,学生也知道了,那是“不可置信威胁”,是bluffing(虚张声势)。不过,最近几年的形势更严峻了。教育部的检查力度明显加大了,曝出的相关丑闻也更多了。老师们的忍耐恐怕也越来越有限度了。抱侥幸心理的,越来越玄乎了。
底线还是保守目标。说到底,写论文是一种综合磨练,是人生一辈子打怪升级的一个不大不小的boss。所以,第二个原则是:要“涨姿势”、长功力。这就相当于问,写论文究竟有什么用?帮你拿文凭,这是急用、功利之用;更重要的是“无用之用”,固本培元之用。
其一,通过强化训练,培养独立的、理性的思考能力。做一个讲道理的人,知易行难。网络时代,信息爆炸,信息搜集与传递的成本空前降低。但与之相伴的是,浅尝辄止、跑马观花的快餐式文化充斥一时,不但让人容易浮躁,难以沉心静气,还可能“乱花渐欲迷人眼”,在纷纷扰扰的各色观点中难以明辨是非。所以,我们需要独立思考,需要以理服人。我们经常说,学习知识最重要的是学会思考,学到思维模式。在MBA面试时可以发现,有的考生讨论问题,感性认识多而缺乏理性,拾人牙慧多而缺乏主见,泛泛而谈多而缺乏洞察。有的考生则相反,高下立现。在亲朋好友聊天的时候,你有没有类似感觉呢?
其二,在技能层面,锻炼书面表达能力和办公软件的操作能力。有工作经验的同学都知道,写作能力在职场中是很重要的。除了常见的总结、计划,我们会计方向还会遇到各种办公文书,如项目投资分析、财务报表分析、经营分析、成本分析,以及在这些分析基础上做出的建议书。如果能有理有据地展示你的观点和素材,无疑可以为职场竞争力加分。可惜的是,经常看到文字功底不够的论文,真想说:中学语文谁教的?虽然语文要靠平时、长期的积累,但好歹在论文写作中有老师教啊。此外,在Word排版与编目、Excel数据整理、PPT演示方面,论文写作过程中都会遇到,都可以得到锻炼。
其三,增进专业知识。所谓研究,很大程度上是学习的过程。尤其是基础薄弱的同学。大家经常说,高校除了传播知识,还要创造知识。我们的论文也该力求在知识上有增量、有进步。那么,某个领域中现有的知识究竟是怎么回事,你肯定要先搞清楚啊。假如答辩时老师一来就问你做什么工作的,多半就是担心你不了解那个专业了。
所以,请认真对待吧。还有一个带威胁性的说法是:假如将来哪天你升官发财了,或者当上爷爷奶奶了,其他人在网上看到你当年的毕业论文,你会脸红吗?万一论文有错漏,被人挖出来挤兑你,怎么办?
假如你已经下定决心,要尽力写好毕业论文,接下来该干嘛?第三个原则是:主动联系导师。老师们通常都各有各事,不一定会那么主动关心你和你的论文。毕竟,地球不是围着你转的呀。遇到了特别严格的,是你福分。据说,有的老师还千呼万唤不出来呢(那你只有坚持不懈地骚扰到底了)。曾经有位同学,一直不好意思找老师,总想做得更完善了再找。谁知道,提交出来的初稿犯了很多低水平的错。挨了一阵痛批之后,只好“洗心革面、重新做文”。这时候,就知道后悔了,何不早点找老师商量、请教呢!还有一位同学,在交查重版的头几天,才说要改题目!结果是换导师、重新开题。
找老师讨论,需要注意:
见面前,最好是有所准备,至少准备了一堆问题去;
要带上纸笔,方便做记录,经老师同意还可以录音;
如有必要,带上笔记本电脑,方便看电子版的资料,比如PDF文件、Excel表格;
有些资料说不定老师也不清楚,可以带上给老师看;老师不是万能的;
不管开题报告,还是论文的初稿、修订稿、终稿,不要到交稿的头一天、甚至当天才给老师,万一正好老师有事不在呢;学会预留空白,即留白,不要事急从权,而要事缓则圆;
适当照顾一下老师的眼睛,稿子能够打印出来最好;
共通性的问题多,或者同学的选题相近,可以约好一起见老师;不然,单独交流会更深入。但也要避免都集中在周末某天或某段时间,老师多半也晕乎乎了。
交电子版稿件给老师,文件名称要写“自己的姓名+文件名称+提交日期”。试想,大家都写“论文初稿”,老师那里就傻眼了。
、如何选题?.1选题的基本原则
有料。相对熟悉,才有话可说,也不太容易出错。有次答辩,遇到一篇讲水库养鱼的投资项目可研的,收益率高得不可思议。一问,学生居然说:我不是搞财务的。可是,你这样“跨界”不是捣乱吗?
有趣。带着好奇心去探究,不亦乐乎?有趣使你更愿意投入时间和精力。
有彩。也就是别人没做过,至少做得少,才容易找到新意。可以是观点新颖,对一件事有不同观点,或者不同的切入点、不同的视角(比如从财政的视角看企业税负)。也可以是材料新颖,比如通过调查搜集的第一手数据。有些是“不足为外人道”的内部资料,经匿名处理后就可以拿出来研究。有些材料很可能是因为“缺少发现美的眼睛”,你独具慧眼就发现它值得研究。还可以是论证方法的新颖。
有节。范围要适度,包括深度、广度。不能太小而难以展开,达不到规定的字数和工作量。比如,营业收入才几百万的企业,谈税务筹划是不是太奢华?又不能太宽,超过能力所及。字数是个大概的衡量标准,可多不可少。相对而言,宁可“小题大做”,聚焦很具体的话题,但说清说透。鼓励跨学科研究,比如宏观层面的经济学和公司治理研究,与微观层面的管理学,以及财务数据的结合。
.选题的来源
一是结合自身工作,深入挖掘,进行理论提炼。
二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