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导读论行政事业单位管理会计边界

北京中科白殿风医院怎样 http://m.39.net/disease/yldt/bjzkbdfyy/
论文

导读

论行政事业单位管理会计:边界、概念框架及人本化实践

作者:闫天池1于洪鉴1陈邑早2

(1.中国公安大学2.东北财经大学)

《会计研究》年第11期

01研究起源

我国的会计改革发展与经济发展的情况相适应,发展管理会计是建立现代财政制度和推进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内在要求。从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以会计师、律师行业作为加强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的突破口,到《会计改革与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的践行,会计对国家治理的管理效应逐步彰显。在此期间,《关于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的出台开启了我国管理会计“自上而下”的导入进程。对于行政事业单位管理会计而言,现有的管理会计工作(比如“绩效型”预算)主要是政策层面的行政嵌入,而较少出于单位自身需求的主动调整。行政事业单位对于管理会计认知和知识的匮乏是造成该现象的主要原因之一。

何谓“管理会计”,这一问题对行政事业单位来说似乎有些“只可意会,难以言传”的味道。行政事业单位管理会计的内涵是什么?它是否无所不能、毫无边界?它如何与双核算体系相对接?应用管理会计对于行政事业单位来说有什么好处?这些问题的明晰有助于行政事业单位了解管理会计的本质与常识,认识到管理会计数据背后的“灵性”,拥抱管理会计,主动尝试管理会计,合理运用管理会计。

02研究内容

第一,为了将“行政事业单位管理会计”从与之成为一类的定义群落中分离出来,我们对行政事业单位管理会计的边界问题进行了探讨,主要包括行政事业单位管理会计的本质内涵、及其与预算会计、财务会计的关系。我们认为,预算管理是贯穿管理会计、预算会计和财务会计的主线,行政事业单位管理会计则作为预算会计和财务会计的“粘合剂”,共同服务于单位的长期战略规划和短期战略计划。

第二,我们尝试构建了行政事业单位管理会计概念框架。我们认为,行政事业单位管理会计概念框架应为三个层次:首先,管理会计的目标、对象和基本假设共同构成了概念框架的第一个层次,作用于第二层次和第三层次。其次,信息质量特征位于概念框架的第二个层次,它由管理会计目标决定,并对第三层次具有导向性。最后,管理会计要素的确认、计量和报告构成了概念框架的第三个层次。管理会计要素的确认、计量和报告应以基本假设为前提条件,并满足管理会计的信息质量特征,作为概念框架的逻辑终点,管理会计报告是管理会计工作的最终表现,服务于决算报告和财务报告。

第三,我们探讨了行政事业单位管理会计实践的可能阻碍及实施路径。在这里,我们主要围绕着行政事业单位自身的现实问题进行展开,包括行政事业单位对管理会计的自主性问题和管理会计应用环境的人文生态问题。我们认为,引导和增进人的主观能动性是行管理会计价值发挥的内在关键因素,故此,行政事业单位管理会计的实践应坚持“以人为本”。进一步细化而言,“以人为本”应涉及以社会公众为本、以员工为本和以智为本三个层次。

03研究心得体会

在这二十余年的会计理论研究和实务工作中,我一直对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工作有所思考,关于行政事业单位管理会计的理论与实践逐渐有了一些较为深刻的认知。我意识到,缺乏管理会计思维是现在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工作的主要问题之一。在写作的工程中,我时常与同行交流,发现“绩效型”预算做的较好的单位,能够对会计人员的工作思维和个体行为产生引导作用,伴随着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人员对相关知识的深入学习和对管理会计工具的熟练运用,单位的公共服务效能会得到明显提升。

04专家点评

探索行政事业单位管理会计的理论对于构建管理导向的政府会计体系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研究管理会计的“人本化”实践,对于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改革和财务管理创新的现实意义也是不言而喻的。本文认为行政事业单位管理会计的构建并不是企业管理会计理论和方法的简单导入,而是要结合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和内部控制的特点来构建多层次的概念框架和实践路径。本文以行政事业单位管理会计的目标作为逻辑起点,研究思路清晰,内容结构完整。文中研究的具体问题贴合我国的现实背景,提出的实践路径也具有可操作性。当然,本文提出的行政事业单位管理会计概念框架和“人本化”实践路径本身就具有明显的创新性,对于推动我国政府会计改革向更深层次发展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点击“阅读原文”购买期刊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weidadezzz.com/klgf/545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